为了离别的纠缠

  • 2015年3月14日
  • 德中心理

  

为了离别的纠缠

——(曾奇峰)

一个人的人格是由他早年所处的心灵成长的环境决定的,在他成年以后,他的一切的一切,包括外表和内心、言语和行为、成功与失败、幸福和悲伤等等,都或直接或间接、或明显或隐晦地与他的童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童年的经历,就像一个刻满了各种符号的火红的烙铁,印盖在一个人的心灵之上,即使穷尽一生的时间与精力,都永远无法将这些印记抹去。而最不愿意抹去它们的,恰恰又是这个人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实在是最忠诚的动物。狗的忠诚,是本能的行为,说到底是对造物主的忠诚,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因为它别无选择。而人的忠诚,则是对先天之后的、人为的环境的忠诚,这显然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忠诚。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跟抚养者的矛盾的关系。绝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的抚养者就是母亲。婴儿躺在母亲怀里,小嘴吸吮着母亲的乳头,脸上满布安全和幸福的微笑。这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最感人的关系,似乎山崩地裂都不可能将这样的关系切断。但是,不必等到山崩地裂;在每个婴儿的内心里,早已有着切断这种关系的愿望,此时此刻的依赖与缠绵,只不过是为了将来更好、更远地离别而已。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之路,就在这样的纠缠与分离之间的冲突中展开了,只有到了生命的尽头,冲突才会真正停止。抚养者越是能够给与孩子高品质的亲密关系,孩子就越有能力跟抚养者分离。换句话说,抚养者做得越好,就越会被“抛弃”,越会变得不再被孩子需要。这会导致抚养者的严重焦虑。所以抚养者经常会用各种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方式,来改变自己被抛弃的宿命。父母跟孩子之间永恒的冲突就这样产生了。一切心理疾病,都可以被理解成在这样的冲突中,孩子屈从于父母的压力,以生病的方式使自己停留在需要被父母照顾的状态中,来缓解父母被抛弃的焦虑。这是一种具有牺牲精神的、悲壮的“合谋”。不过,就象纠缠是为了离别一样,对心灵之路的艰辛的体验,也是为了行进得轻松一些。

人生如此之短,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在有限的时间里走更远的路。生命的终点离起点的距离,几乎完全等于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从这一点来说,一个人对自己童年的“背叛”本身,就是成长和健康。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