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里的智慧

  • 2015年2月24日
  • 德中心理

 

童心里的智慧

——德中心理 马春娇

成长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同时也丢失了很多。观察儿童的心理、行为,会发现,他们原本具备成功和幸福的天赋,却在后来的成长中将之逐渐丢弃。首先,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求知行为的必要条件,天才儿童的特点中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和细致的观察能力,不止天才儿童,所有儿童都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只是能力不同,成就的大小和可能性不同。由点到面,通过保护好奇心可以培养孩子很多能力,比如一个爱好电脑的孩子,支持好奇心的家长,会为孩子提供便利,提供知识上的帮助,发展孩子的爱好,探究的过程会涉及到阅读、思考、记忆、理解、创造多方面能的培养。孩子可能会成为电脑小专家,对一样东西了解越深刻,越容易有健康的兴趣,而不是成瘾行为。不管孩子对什么好奇,一味禁止、批判,在破坏关系的同时,还堵死了孩子求知欲发展的路。其次,儿童的简单、专注是学习、钻研必备的能力,孩子靠感觉就知道喜不喜欢,擅不擅长,有没有天赋,很简单,却很高明。最初,孩子的注意力是无意注意为主,喜欢就去专注,这也是日后学习、工作所需的有意注意的基础,懂得孩子成长规律的家长,会保护孩子的注意力,在有兴趣的事情中自然地练习注意力。而急于求成的家长,可能会把自己认为重要、有趣的知识严厉或者枯燥地灌输给孩子,得不偿失。再者。童心里的清澈、空无,是我们求之不得,或需要潜心修炼多年的状态。孩子致力于自己当下的事情时,心是无比干净、清澈的,没有世事烦忧,这是创造力天然的源泉。而作为成人的我们,时常心浮气躁,无心思考,却依然不愿意摒弃蚕食我们的精神垃圾。童心里的智慧,你原本也有,一直都在你身上,或许,修炼,为的就是回归,回归最初的清澈。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