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技术与心理咨询成长(上)

  • 2015年1月26日
  • 德中心理

心理技术与心理咨询成长(上)

——李子勋老师大庆讲座

第一部分:开场白

李子勋老师让学员们用十分钟讨论:这次培训想听什么内容、想在哪个方面提高。

针对学员的问题,李子勋老师谈到:

1、这次培训主要讲后现代的一些疗法。不专门讲叙事疗法,但叙事疗法是后现代疗法中的一种,能学习到叙事和其它疗法的核心思想。

2、创伤性治疗与眼动治疗的关系。我们学习一种技术,要清楚:为什么有效,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局限性。这些应该清楚。眼动的时候主要是左脑和右脑的连接,创伤把连接打断了。会诱发精神分裂症、幻听、幻觉,如果没做训练,特别是在创伤前期不要做。

3、心理学首先要注意无害。所以并不是看到了就要说,甚至是看到了也不要说。我们应该慢慢等待来访者自己去领悟,咨询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4、我们通过这次培训,理想状态是进入一个境界:知道心理咨询师内心结构是什么样,心理咨询与其它职业到底有不同之处。心理咨询师如何成长——咨询师如何保持旺盛的精力,如何让来访者会获益、让家庭获益?学会李的思维模式。

5、成长的瓶颈: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个案假举:父母为了补偿孩子,给一位高中生花了20多万元。

听到一个案例,如果我们这样来进行分析:用钱的满足来补偿依恋关系。这是客体关系理论所描述。这不是心理咨询的——因为把来访者当物,非人。我们要感受当事人。

一个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内心世界与理论无关的。如果我们用理论来解释我们当事人的表现,当前可能有效,但是从长远、实质来看,当事人的生活不会因为咨询师的理论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跟着当事人走。不要走在当事人前面,不能用理论来解释当事人。

咨询师的三大瓶颈:

第一,体验。体验的瓶颈在自身,限制了我们。咨询是需要经验的。一个60岁的人看到多、经验多,本身具有心理咨询的条件了。多走走,多看看、多读读。把自己变得博学。这个要积累、不是一子能顿悟的。

第二,对文化的理解。对“悲伤”这个词大家的理解很不同。(交流:悲伤是流眼泪、是痛苦、是)交流是不可信的。交流是通过多重想象来实现的。对文化的超越和解析,才能使用“语言”这个工具来治疗。

文化为我们设了很多陷阱。内向、自卑是不好的——如果咨询师被这些价值所束缚,就无法帮助来访者从其中走出来。治疗师要有勇气颠覆一些结构。颠覆不是推翻,而是让其与反面并存,来扰动、干扰它。如果你的抑郁有一个好处它是什么?

第三,哲学思维。传统的哲学,非此即彼、因果关系、线性关系。我们做咨询,要树立用存在的观念来解释,并存思想,树立非线性关系、非因果思想。

如果来访者比我们更聪明、更有知识,我们只能采用非传统的思维方式才能对其治疗。

唯物与唯心并不是对立的,在更高级的阶段唯心与唯物是一致的。经过了太多,就会有人性的力量。生活在心灵层面,超越了物质层面。体验死亡,体验所有的事物,大悲大喜,个人才会有力量

创伤是一种资源。像荣格和森田正马都是因为神经症的痛苦才感受到了心理的重要。

第二部分:对六个案的讨论与交流

(一)

第一组讨论问题:长途司机发生有一些不安全的性行为,产生了焦虑情绪,如何来做?

小组学员讨论意见:第一,去医院检查,第二,共情、理解、调整认知。

李子勋老师谈看法:

一个做了17年心理咨询的某咨询机构的负责任人。结果完全不像心理咨询师应该做的。

我们首先要把来访者当作人来看待。要考虑当事人处于应激状况中。来访者是想找一个人来帮忙。对一个医生来说可以这样做:你先去检查,如果阳性就治疗。如果阴性就做心理治疗。这样不是不对。心理咨询师首先所需要的做的不是这些!因为这样,会造成心理无安全、无保护的、危险的状态。我们是对“人”这个人负责。来的是一个人,需要关怀,而不就是治疗。在治疗中,我们和来访者是一体的。

这样来处理:

如果查出是阳性,你会告诉谁?(社会支持系统)我会告诉我太太。自动解密。

我们需要维护当事人的权利。重建社会支持资源,然后做HIV检查。提前告之是否需要申请额外的保险?

没有深厚的基础,目前的咨询师对当事人的权益和权利、把来访者当作人来做的很不好。

美国欧洲的国家规定,对16岁以下的孩子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提供性咨询。

投资咨询要告诉你风险、避免什么,而不是告之金融知识。法律咨询如果仅仅靠知法律条文内容,这不是咨询。

提供几种可能,让来访者自己做选择。

没有专家,心理咨询就是服务。运用心理学为来访者服务。

要有许多免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提供。

要考虑更重要的。要考虑更重要的情境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弗洛伊德每周的家访:许多事情不是听到的,而是观察的。

全身心的为当事人服务。与妻子、孩子的关系,而不是仅仅从理论上规定这么做,而深入的进行才发现,我们的理论改变不了来访者的环境。

理论就是一种思维方式。

把来访者当做人,来关怀、关心。设身处地的为来访者服务。考虑来访者的利益。这不是深奥的知识,相反这是最基本的知识。是基础。把6个个案结束后,你大体会上明白心理咨询师会做什么。

第二组讨论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一个咨询师对一个来访者感到无能为力。如何办?

专业的培训很教条:处理不下去,不是咨询师的问题,就是来访者的问题。这值得讨论。

现代的咨询不强调治疗,而强调关系。关系本身就是治疗的。治疗也是一种陪伴。从一定程度上讲,技术和理论是不需要的,而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是治疗。德国的一位牛人,治疗起来像拉家长。

精神分析、行为、家庭三种治疗方法PK,其表现是三大家几乎采用相同的咨询的方法:关怀。每人半小时,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就表现了理性。李的经历:在《心理访谈》中遇到过一位精神分裂症,把节目顺利地完成。启示:人具有多面性。同好的方面、善来交流,来访者就表现出正面、积极的方面。相反,同恶的方面交流,就表现出防御等。这种扰动使来访者思想方法使到震撼。

在一次的咨询就是使来访者获益甚至终生,选择哪些信息,选择提问的方式、指向,讨论什么点,如何谈论就很重要的!

亚龙《心理咨询师的成长》《真理上?的谎言》——咨询的过程就像一个角色扮演游戏一样。来访者不是在骗心理咨询师而是来访者无意识地深陷自己内在建构的故事中,别人在帮助他时,他会本能是不,不是这样的。他相信自己是这样的。这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放弃了周围的大量的信息,他在建构自己的故事。每个人在建构自己的悲伤的故事都是获益的。

治疗师不是理论。学理论只能永远让我们永远成为学生。能不能获得心理分析师的资格,就是看是不是不使用专业的心理学术语理论,而是看能不能走进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找到当事人内在的、有用的东西,这才是心理咨询师应该做的。咨询师的专长是咨询师在当事人的身上发现自己的内在资源,而不是咨询师给的心理学理论。

咨询师的的引导体现在引导来访者自己发现自身有用的资源系统。

传播健康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

如何影响别人,取决于治疗师的修为。

觉察。时刻保持觉察对咨询师成长很重要。觉察要做两点。第一点:要有并存的思想。无所谓好坏。分出好坏,世界就简单了。因果关系、线性关系。

我们希望建立起来的是人性的关系、非专业的关系。职业关系不是冷酷的。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的是“人性”。

咨询师的内心世界:个案——初步、没有入门的咨询师:男子的婚外情导致婚姻的解体。好一点咨询师:婚外情的产生有原因的。婚姻的功能中应该有应激缓冲功能,为什么这个婚姻缺少这个功能。每一个理论都可以解释。这样的思考,应该让来访者自己得出这样的结论。但这样做,心理咨询师很累。

高级的心理咨询师,这样的状况,可能是婚姻的状态,是婚姻的动力决定的。我们去解决一些问题,可能挽救不了这婚姻,解决不了婚姻的解体——哪怕没有婚姻情,别的问题也会使婚姻产生问题。这样思考像一个心理咨询师了。出现的现象都不都是有其原因,或者有其更深层的其它原因——如佛说,缘分尽了。咨询师要有这种思考。可以进行理论指导,可以让当事人明白,其建构的想法,也许是结果不是其产生的原因。

(二)

第二个案——下属与上司之间的一段婚外情,咨询如何处理?

内心的冲突使之看不到其自身的力量能够自如的、合理的解决问题。我们要做的,是表帮助其找到内心的这种智慧。

这样来处理:美国人如何、你的意大利朋友、你的密友、你的妈妈、中东观念、伊斯兰教等等会怎么看这个事情。不同的意见展现的她的面前,(请注意这些问题都是来访者说的,不是咨询师告诉他的)让她看到多相的,许多的不同角度对这种现象的解构,不说故事,在是做投射。

每个人都会找到与他内心相吻合的观念就会解决这些问题,并把这种说法做为重建认识系统因素。

北京西直门,因为只有一座桥,信息拥挤。如果只有一个道德、价值系统,用来处理复杂信息,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咨询师只有一个思考模式,只用一种思维方式,那么咨询师就是道德的宣扬者。我们要自己的内心有许多桥,那不同的信息从不同的桥梁走过去。婚姻和爱情不是全部。

女权主义的观念、负罪感都对种婚姻不利。

治疗师本身没有观念的,治疗师也没有提供任何观念。所以最后的选择是来访者的自己的决定,不是咨询师的决定。

咨询师要建立一个友好的、关怀的关系、对来访者有引导的关系

(三)

第三个案例:一个大学生自杀,同宿舍 舍友很难过,有内疚感,不能正常学习。如何处理?

这涉及到创伤治疗理论。

咨询师前三次让来访者进行情绪宣泄,感到很不好——来访者的情绪反应一直强烈。

稳定化——让创伤者脱离情景,培养安全感。庆祝死神没有带走自己。

不设死刑。如果珍惜生命的,我们把对方杀死,用杀的方式告诉人们珍爱生命。

关怀——让咨询变得自由,充满创造,让咨询师散发人性的光芒、让当事人感到舒服、感到温暖,用人性在感知,就会终生收益。

稳定化——拍打的技术。分离感觉不到存在,只有痛苦的思想存在。飘浮感觉。在创伤时绝不能眼动治疗。眼动是处理记忆的片段。

佛教:们是为人服务,要把自己升化到一定境界才行

信息医生——咨询师能处理各种信息。你内心的想法要让来访者说出来,而你感到惊呀。咨询师只是扰动,用提问。咨询师要根据情景,用逼迫技术,让来访者自己说出咨询师的观念。24小时都抑郁吗?不,睡觉的4小时。和朋友玩的不抑郁。至少有一半,20%可以战胜。最后承认抑郁是一部分。只有80%是正常的。你在干什么?这种扰动把咨询师的、正常的观点就输入来访者的内心中去了。结果他还是抑郁着,但是你的观念已经输入,我们和他分化的正常部分交谈,抑郁只是他的部分,是他告诉你的

如何让来访者获益,如何做好咨询师?就是处理好各种信息。给建议、解释,这不是咨询。真正的咨询,是让来访者说咨询师的话。

一个来访者来了,陈述他的理论,其实是有缺点的,而咨询师是并存主义,没有对错,只是用互补的理论来处理信息。拓宽世界。

扰动技术:我们并不说这些话,而是用“逼迫技术”让来访者说出这些话

内心产生了矛盾,我们观念就输入进去了。每一个理念都是通过提问来得出来的。

是用技术提问的方式,让来访者自己产生某些观念,而不是咨询师给以予的。

来访者自己领悟出来的,而不是咨询师自己告诉来访者的结论。

“如果你的父亲当年不这样,你今天在领导前会有不一样吗?”这就是扰动。即使不回答,扰动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时候,会将来访者引向思考自己。

“如果你的父亲当年对你很温和,你会如何”?你在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会脸红?18岁,你不找老师,跟你的生活有关系么?即便你对权威恐惧,依然没有影响你的生活。理念是经过交谈切入进去,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的。

一个人身陷痛苦中,是因为他陷于痛苦的故事之中。不要把治疗故事,而是要面对个人。让他从自己建构的故事里跳出来,让来访者自己领悟,才是咨询的接口。

(四)

第四个个案:咨询师的配偶有婚外情,遇到因婚外情而麻烦的来访者如何做?

这个个案涉及到督导问题。督导有两种形式:一是督导老师进行,二是督导小组。

在以前的观念:主张转介。现代理念认为:不必要转介。来访者是人,咨询师也是人。做婚姻咨询的医生,自己婚姻有问题,是不能接受婚姻咨询的

后现代主义观念是:咨询师可能只拿钱,不咨询。原因是:推崇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愿放弃这种关系。

存在主义疗法对生命(死亡)的体验:如果你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你会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

如果这时候转介,咨询师就失去了一次成长的机会。

如果要问他,就要相信他。

怎么把持自己是一个无害的治疗师呢?保持在当下的觉知力。第三眼睛。保持在当下的觉察力,有一只眼睛观察当下咨询师与来访者发生了什么

咨询师是如何成长的?咨询师是在治疗来访者的问题中过程中成长的。

亚龙《咨询师的成长》提出观点:一个人陷入了情景时,他自己一般是不知道,因为情景使其合理化。

咨询师的痛苦:有的时候,来访者的问题会深入到我们的内心。

两个咨询师的故事(略):结论——两个人在彼此进行治疗。当事人和咨询师遇到相同的问题,是咨询师自我整合的好机会。注意两点是:坦诚和寻找督导。两个人都会产生修复力、找到方向。慢慢的两个人会找到极强的修复能力

坦诚与色情:

防御就是自我建构的人格的外壳。我们在这层外壳保护下进行生活。咨询师进行治疗时,会一点一点挖解这层防御。这时候,来访者会退行,退行到婴儿时期,这时候来访者容易把这关系理解为爱情。

要移情,利用父亲和母亲的形象重塑自己的防御。

如何处理这种移情:当咨询师一有感觉就开始处理。如何来处理:要分清这种性欲是咨询师的还是来访者的。坦诚——我有点喜欢你。当事人这时候就会被卷入治疗系统。

无论如何不要与来访者发生性 关系。01年《指南》一个故事:咨询师跟来访者发生了关系,结果很麻烦。总之,咨询师要保护好自己。

如果一个需要我的爱,我会毫不犹豫的付出自己的爱情,但是每次结果都是失败的。

亚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地图。内在逻辑。当咨询师的内心有了一个地图就会按照这个图示去问,而来访者则可能会按照咨询师的问题来构建这个故事。

事例:钟友彬的早年性经历而产生了社交恐惧症。

我们内心有什么并不重要。不要诱导来访者,把我们想要的东西拿出来,就结束了。记忆是不可靠的。

(五)

第五个个案:个案因酗酒咨询,在来访前酗酒。

心理咨询的获益——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咨询师如何维护自己的安全。特别是面对自杀问题——一定要签订合约。

一个帮助别人来解决自杀的医生其本身就是处于危机中的一个人。

分析师可能因为治疗好别人而获益;如果长时间接纳一个人的负面情绪而无法超然也会变得和来访者在某一方面一样了。

不要相信所有的回答,只相信病历上的问题。

自杀:脱离感。李子勋的一个个案——保护自我。要充分考虑其危险,做好准备工作。

注意负面信息的堆集。在信息的处理上会麻烦的。

一个个案:分析标点符、语义、段落。

听一个故事,不同的取向会关注不同的

(六)

第六个案例:孩子有摩擦癖与其父亲对母亲的性虐待有关。如何处理?

有的咨询师像书呆子,只会背基本理论,看不到在做咨询的味道。

家庭治疗:从层面上讲有4种分离。从精神分析中分离出来,是分析家庭的压力、代际传承、家庭的亲密模式。基本假定是孩子的问题是家庭问题的呈现。这样会导致父母与孩子为敌,这样不符合快乐、轻松的现代咨询原则。转一个观念看问题:父母只是需要找到更好一种方法。

第一阶段:从家庭中挖掘,由家庭原因找到孩子精神的原因。

黑泽明《罗生门》——一个武士杀死其丈夫,与妻子发生关系,一个旁观者。四个人的故事很不同。我们会无意识的把我们的推断加进故事之中。我们不相信证词。突然、齐头并进的发生,我们只会用线性关系来叙述。

书本上的知识只是让我们的理解,不一定用来解决问题的。

看到的故事是绝对不能说的,因为我们不知这个故事中有多少是心理咨询师自己投射。

现代咨询师不是考古、挖掘。因为我们找不到的真实。我们要引导故事的改变,但我们要引导进入一个比较容易的改变之中。

孩子口吃。为什么是7岁、而不是6岁、8?(比较常见的提问方式,让来访者发病的情景中去)谁能告诉我?

口吃是用最少的言语表达最深刻的内容。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