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
———不过是拖泥带水而已(曾奇峰)
如果是真的见了沧海,就不把其他氢氧化合物当成水,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你怎么就知道你见到的一定是沧海?而且,海有那么多,你见到的海就一定是最大最美的吗?
现代人用这个成语,表达的是对新事物的拒绝的态度。想象一下,正在使用这个成语的人一定一脸的不屑:我都是见过世面的人了,你这个算什么。然后就自恋地沉浸在对沧海的回忆之中,对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
人对自己既往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态度是很复杂的。即使是对发生过的不愉快的事情,也不是单纯地只有拒绝和反感。比如,一个童年不幸的人,成年后也会经常处于抑郁和哀伤的状态中,这相当于用这种方式建立跟童年的链接,有一种既然曾经沧海就要跟沧海永远在一起的悲壮感觉。这样的人对当下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是不敏感的。
由此联想到深层心理学的一个家喻户晓的术语:恋母情结。一般人以为,恋母是指想跟母亲发生亲密关系。如果仅仅是这个意思,那深层心理学的魅力就会大大减少。实际上,恋母情结指的是一个人的人格成长得不好,以至于把自己的现实和想象的人际关系,都局限在父母和自己组成的狭小三角形内,对外则声称“曾经沧海”。这是自我限定的一种形式。
举个例子:一个15岁的男孩去看心理医生。他母亲说孩子有三大问题:第一,肥胖,身高
这三种表现,在潜意识里都有点“曾经沧海”的味道。说明这一点的推理过程有点复杂。首先要引入一个伦理学的观点:人类社会的规则,都是建立在不允许乱伦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个家庭里,由于缺乏父亲在母子之间的“隔开”作用,使得母亲跟儿子过分“紧密”地生活在一起,这就会激发儿子的焦虑。为了不违背伦理规则,儿子就不得不想点办法,那三种表现,都是为了避免焦虑所想的办法。
肥胖—由于长了一身赘肉,男孩子身上的突出物就不太突出了,这是消除自己性别特征的努力,目的是使自己在母亲面前不要太像一个男人。同时,让自己成为“肉球”,也是为了避免对同龄女孩造成诱惑,这相当于在宣称:我曾经沧海,而且“正经沧海”,我对你们不感兴趣,我也要让你们对我不感兴趣。
学习成绩倒数第一—同龄女孩多半会青睐成绩好的男孩,如此坚持倒数第一的位置,也是为了避免诱惑和被诱惑,使自己能够不被打扰地滞留在曾经的沧海里。
跟女孩玩—几岁的男孩,跟女孩玩都知道害羞,那说明他心里“有鬼”了—这是长大的标志。这个男孩心里却没有鬼,而有“病”。他心里原来是“有鬼”的,但为了对曾经的沧海保持“忠贞”,他把这些“鬼”都赶走了。
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子,都跟曾经沧海的心态有关,比如部分事业上的失败,实际上是“潜意识地故意”导致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曾经的沧海的最大最好的地位。
要拒绝新生事物,没有比说“我见过比这更好的”更有效了;要拒绝成长,最好的办法也是永远使自己处在过去的经历中。这两种拒绝,有些是意识层面的,我们可以察觉;而更多的是潜意识层面的,是我们在做、却不知道我们在这样做。
如果我们没有看到或者不想看到更多的风景,那一定是过去的风景在我们内心里占据了太大太重的位置。在新与旧、远与近、好与坏之间,每个人都要作出选择。
Copyright © 2008-2024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