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督导教学–生一个完美小孩给妈妈5

  • 2022年3月31日
  • 德中心理

(内容均经过来访者同意、知情。为最大程度保障报个案咨询师和来访者隐私安全,部分隐私内容做过修饰处理,仅供心理学同行学习参考)
然后她10月12号来的时候,刚刚讲过,是因为她的肺部有问题,那么在这个地方哈,甚至她都达到了,医生都说唉呀没什么啦,可她都会一直去查一直去查,然后医生说那你这可能是神经症疼痛,那么她心想那会不会,医生又说也有可能是早年心脏病,就把她吓的这个部分,但是她又去问了其他的人,其他的人说唉呀没事的啦,你看别人的一句话又能够安抚她,她自己是安抚不了自己的。
之前我曾经讲过就说一个孩子到了成年人,她能够安抚自己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她小时候内化了一个好的自体客体,那个自体客体是能够安抚她的,当她想要睡觉的时候,这个自体客体能够安抚她,他就不会失眠,她就不会我一直都不想睡或者睡不着。那么当她情绪不好的时候,这个自体客体也能够去安抚她。
什么叫自体客体?如果不清楚自体心理学可能会比较不明白,自体客体是你把你重要的养育者的一个品质,好的品质内化到我心里,这里有一部分是属于别人的东西,一部分是属于我自己的东西,但是它并不存在于外界,她是在你心里,就说我心里住着一个他人,这个他人不是真正的在外界的他人,是在你心里的那个他人,这个他人还能够安慰你,这是一个叫自体客体体验的一个部分。
然后就是说我们现在来讲一下这个她的一个状态,她的母亲对自己的那个身体也是过度关注的,她妈妈就是那种动不动就要上医院去查,动不动就上医院去查,然后对来访者的身体也是过度关注的,而且当她妈妈情绪不好的时候呢,是需要来访者来安慰的,就是来访者得去看她妈妈的脸色,来访者到现在时时刻刻都在担心她妈妈是不是不高兴。
有人在问说自体客体形象是不是在大脑神经元结构里固化,遇到情境时就可以启动,你这个说法就已经跟这个认知神经科学连在一起了,就是说我们是跟我们的内在经验就可以连在一起,那你说这个内在经验是不是跟我们大脑神经元能够结合,这个是一个比较高深的认知神经问题,我我没有办法做出一个正确的回答的部分哈。
然后譬如说程序蓄积也可以这么说,你已经养成一个可以自动安慰自己的习惯了。因为这个习惯是来自于那个早年养育者的人,他教会你的,譬如说他小时候就陪你,你在睡觉的时候他唱一首儿歌给你听,然后你就随着儿歌睡着了,有一天当他没有来的时候,你能够自己唱儿歌给自己听,你学会了用他来安慰你的方法,你把他安慰你的方法,你放到自己身上,自己安慰自己,然后以后只要碰到你很孤单,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都有一套自己安慰自己的办法,这样理解哈。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