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可归

  • 2020年4月21日
  • 德中心理

“第一次见到他时,我已经会叫爹了。他长期在外,我感觉他不是我的父亲。”

“父母离婚,我辍学打工,每次回到出租房,房间里没有声音,出奇的安静,再也没人叫我,孤独,难过,空虚,内心空空荡荡,非常不好受。看到电视里温馨的场面,会莫名的掉泪。”

“家里的房子被租出去了,从那开始,我觉得自己再也回不去了,没有家了...

“结婚的前一天,他告诉了我。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妈妈也见过不同的男士,我希望她找到自己的归宿。如果有那一天,我会减少联系,不再打扰...

父母撕碎结婚证,孩子从此无家归。即便父母试图用千般解释,来抚慰孩子的恐慌,隔离负面影响,但现实情境带给孩子的体验是双方愤怒的漫延,以及经常被忽略的文化冲击留给孩子内心的撕裂。比如他们会觉得低人一等,会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

家庭情感的能量丧失了,孩子如正在爬坡的车辆突然失去了动力,失去了控制。坐在我面前的孩子,17岁,失学近两年。母亲是他当下唯一维系情感的资源。我鼓励他思考妈妈情感以及未来家庭重建不同场景,他能够付出,成为加分项的部分。

孩子说,从此以后我得跟着妈妈,照顾她,直到她找到新的归宿...

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是父母肆意创作的痕迹。孩子们太难了,拜托父母们不要胡来。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