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谭沈 德中心理 资深咨询师
01
最近北大女生包丽的遭遇再次让PUA这个大毒瘤成为了大家热议的中心。关于PUA的套路介绍在很多热门文章中都有描述,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在我看来,PUA里面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使用PUA的人对另一个人的物化和奴化,他们的关系里面充满了控制和虐待。
在我的个人生活经验和咨询经验里,其实PUA比我们想象中要多见,比起很多人有意识地学习和使用PUA学,还有更多人是无意识地在做这些事情。只要在一段关系中,一个人强烈地物化对方甚至奴化对方,对对方充满了控制和虐待,不管他是不是主观故意的,这都是PUA的一种。
其实在找伴侣这件事上遇到PUA,甚至遇上“施虐狂”、“控制狂”、“精神变态”都是有人格易感性的。
这里的人格易感性是指,具备某些人格特质的人会更容易喜欢上PUA这类病态的人,而且他们更容易对这种病态没有感觉、没有意识,常常更容易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02
我个人把这种易感性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会对于这类病态的男性有种莫名的偏爱。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如果大家看过美剧《老爸老妈浪漫史》的话,就会知道这个剧当中的主角之一巴尼就是一个典型的PUA男,他极度自恋并且有依恋障碍,他视所有女性为玩物,每天晚上假装自己是另外一个人来诱使各种女性跟自己上床,之后就销声匿迹。当然好在他大部分时候只是骗炮,并没有更可怕的操作。
我在青少年时代,看老爸老妈浪漫史就特别痴迷巴尼,剧里有三个男主:马修、巴尼、泰德,我唯独喜欢巴尼,尤其是巴尼开始爱罗宾的那段,我简直欲罢不能。我甚至幻想过假如自己能够遇到巴尼这样一个男人,然后他像爱罗宾一样爱上了我,那种感觉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这几乎是一种近似毒瘾的欲望。
这种欲望一直持续了我的前两任男友,在那两段关系当中我都在向一个自恋的、贬低我的人索爱,跟他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低到尘土,但又无比地渴望他们能够爱我、在乎我、关注我。
尤其是我的初恋,即便他在关系中总是贬低我,有时冷暴力对待我,向我威胁他随时会离开我,在我面前跟其他女生暧昧不清,我仍然对他念念不忘、欲罢不能。我内心中就像有心瘾一样,总在渴望有一天他会爱我、关注我、对我好。其实在这个故事当中,我高中时代的初恋并没有学过PUA,他只是在他的成长经历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这种与人相处的方式。
后来我在个人体验中明白这种愿望的原型其实是向我那自恋的妈妈(我的妈妈就是一个自恋的人,她很少关心我,对我有很多的贬低和控制)索爱,我的内心中一直有一个未满足的愿望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通过我的努力,让我的妈妈变得跟其他妈妈一样爱我、关心我。因此在那个时候,我没有办法享受正常的恋爱,即便有其他不错的男孩子追求我,我最终会选择的还是他们,就像剧集中的人物一样,我没有办法喜欢心理更健康的马修和泰德。因为这样正常的爱无法满足我内心中的渴望,无法填补我内心中的空缺。
我是什么时候不再喜欢巴尼的呢,基本上就是在我的咨询中哀悼完母爱的丧失之后,当在我内心中放弃了向我没有爱的能力的妈妈索爱之后,我再看这部剧的时候就对巴尼就没有之前那种感觉了,包括我曾经念念不忘的初恋,我也再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了。
就像当初我身边的朋友都劝我不要跟初恋在一起一样,在这样的一些群体当中,这些其他人一看就觉得有问题的人,他们非但不会觉得有问题,反而觉得很有魅力。
03
这种人格易感性的第二个部分,就是对病态的人格特质不敏感,对被控制、被虐待的感觉也不敏感。一般来讲,我们遇到有人控制或者精神上虐待自己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但有些人则感觉不到。
比如说我曾经遇见过一个来访者,因为情绪和睡眠的问题求助,在咨询中,她的男友一直在给她电话,虽然我告诉她咨询中不能接电话,但是她仍旧难以抗住这个压力,甚至要求我能不能跟他的男友视频以证明自己在跟一个女性咨询师做咨询,而不是跟别的男人在一起。在咨询中,我尝试提醒她男友对待她的状态是有问题,这种监视般的控制和无端的猜疑是病态的,但是她对于我的提醒不以为然,她谈到这个男友是她目前为止最满意的男友,比起之前的男友,她感觉只有这个男人才是最关注自己、最爱自己的,男友的夺命连环call,她并不会感觉到被控制,她只感觉到被重视和关注。
在这个来访这里,因为她是一个极度缺乏自信、缺乏存在感的人,她极度地渴望被人无时无刻地关注,也极度地享受跟人连体共生的感觉。因此,男友无时不刻地盯着她,她完全感觉不到令人窒息的控制,她感觉到的反而是被密切地关注。
再举个例子,有个男性来访谈论到自己的女朋友,她经常贬低他、讽刺挖苦他甚至当众羞辱他,控制他的一切,还常常以分手要挟他做各种他并不愿意的事情。当我们去谈论这个部分的时候,他完全意识不到女友对他的施虐和控制。他的感觉是女友对他比妈妈对他已经好很多了,他觉得女友对他挺好的,女友也是有苦衷的,女友都是为了他好才这样的。
同样的,在我个人的例子当中,我当初对于我和初恋的关系是施受虐的关系这一点是完全没有意识的,我是后来在接受个人体验的时候,我的咨询师指出来我才意识到的。因为我的妈妈对我在精神层面上的虐待更甚,举个简单的例子:从小到大我妈妈最常说的两句话:“你那么胖是没有人要的”、“你成绩再好也没有用,不如人家长得好看可以找个好老公”。这两句话里对我的物化和贬低已经溢于言表了,因此我过去对于受虐也并不敏感。
在这样的一些人群当中,他们对被控制和被虐待并不敏感,他们常常很难意识到自己的伴侣在对自己施虐。
04
这种人格易感性的第三个部分,就是他们即便意识到了哪里不对,也很难坚持自己的感觉,很难反抗或是很难自拔。
其实每个人都可能会遇上糟糕的关系,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我曾经跟一个同学一起交流过彼此的初恋,同为乖乖女的我们有过有些相似的初恋:非常有个性、叛逆、桀骜不驯、父母们眼中的“坏学生”,与我不同的是,她出生在一个比较民主有爱的家庭里,家里对于她谈这个男友的态度属于不接受这个男生但支持她的决定。之后她在一次跟男友的旅行中发现这个男人自私、从不顾忌她的感受,跟其他女性有某种暧昧疑似性的关系,以及对她说谎。
旅行结束后,她就毅然决然地跟这个男生分手了,她内心很清楚这个男人对自己并不好,而自己值得更好的对待。虽然分手她也很痛苦,但是她能够顺利地度过分手的哀悼期,在这个过程当中她的父母的关怀也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
在这一点上,她跟我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当初是打死都不敢提分手的,因为我十分害怕分离,我害怕被抛弃,被分手的时候我的痛苦是十分剧烈并且难以自拔的。因此即便我感觉到痛苦、难受,还是很难离开这段关系。
再比如刚才提到的男性来访,即便他感觉到女友让他很痛苦,但他还是很难信任自己的感觉,他会去想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女友是有苦衷的等等。
我曾经在文章《她为什么总是遇上“渣男”?》中写过的松子,就是一个妥妥的PUA易感体质,她基本上就具备以上三个部分。
05
举了这么多例子,到底有哪些人格特质是易感特质呢?心理咨询师刘昭(微博@刘昭在路上)做过相关的总结,我引用如下:
1.在很多段关系中特别特别害怕分离,害怕被抛弃的感觉,害怕离开这个人就没人要了;反过来特别渴望一种连着脐带一般的亲密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感;
2.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好,拼命证明自己,对自己有高上云端的要求和低至泥土的评价,别人的否定对你来说天崩地裂,别人说自己好了还经常找理由说那是宽慰我恭维我敷衍我...;
3.对一个绝对不离不弃又能保护你引导你的存在有类似一种饥饿感般极为强烈的渴望;
4.对痛觉不敏感,对自我伤害不敏感,甚至有时会在自我伤害中获取存在感;
5.成长在很少温暖、很少认可、很少关注感受、很多控制要求的原生家庭;
6.格外渴望靠亲密关系能让自己的人生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7.不敢拒绝,不敢提要求,不敢维护自己的利益,自己必须道德无瑕才可以怯生生地开口甚至这样了也开不了口;
8.常常自我反思、自我怀疑,出了任何问题都会归因到自己身上;很难信任自己的感觉,总认为别人是对的,而自己是错的;
9.对于让一个有些病态的人爱上你有种成瘾般的欲望,你总是渴望拯救这样的人,寄希望于自己能成为治愈TA的那个。
(1-7条为刘昭原创,最后两条为我个人添加)
如果你感觉具备以上的一条或多条,那么你99.99%是PUA易感人群,建议你主动去翻一翻PUA的教程,避免被套路。
当然,有条件的话找心理咨询师寻求专业帮助,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是更推荐的选项。
在这一点上,我是有亲身体验的,我曾经就是一个妥妥的PUA易感人群,因为我习惯被物化、被控制、被虐待,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低自尊和受虐倾向,又深深地渴望被爱被认可被拯救…但这些并不是不可改变的,我在心理咨询中获得了很多的成长,如今我深深地感受到什么叫品味上去了,那些垃圾食品一样的人格你就不再会感到着迷,而是嗤之以鼻。
06
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期望能够帮助孩子未来避免被PUA,那么我们在教育中就不要去用PUA的方式对待孩子。当我们以接纳的、尊重的、温柔的姿态去爱孩子的时候,孩子们对于爱的品味就会上去,那么他们对于那种物化的、控制的、施虐的感觉很快就能感觉到不对劲,也会更有底气离开这样的关系。
我希望当我们教育女儿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她:当你遇见一个男人说:“你把最美好的东西(处女膜)奉献给了别人”(物化你),你不需要端庄得体地回应他:“我最美好的东西是我的未来”,你完全可以让他滚。
注:本文旨在提醒未来的人,并不讨论过往受害者的人格因素或原生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PUA,我们无法选择哪些人会闯进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可以选择让哪些人留在我们的生活中。希望我们都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请记住我们每个人都值得被温柔地爱!
Copyright © 2008-2024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