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刘敬平
在过去接受精神分析培训的过程中,经常听老师讲,心理咨询师要做来访者的容器。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妈妈要做孩子的容器,通俗讲就是,妈妈要承接孩子的情绪。
接下来,我通过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跟孩子的一件小事,来聊聊如何做孩子的容器吧。
我的女儿上四年级。昨天,有一项语文作业是要背诵一篇课文,她拿着书找我,说妈妈你听我背书吧,我爽快的答应了。说实话,她背得很艰难,有错句、有漏句,大概有一半左右是错的,我温和的跟她说,还是再背背吧,这样实在说不过去,只要背的再顺利一些,比刚才背的再提高一些就可以了,她一听再让她背背,看她立马撅起嘴皱起眉,跟我说这样就行了,看得出她生气了,我安慰她说,妈妈要求不高,说得过去就行,我温和而坚定的坚持说需要再背背,她哭了,感觉她是在生我的气,我还是用温和的口气说,还需要再背的顺利一些,她生气地关上了自己房间的门。
这时候我的心是平和的。我知道她指向我的愤怒,不是因为我做错了我不好,是她内心有压力,她不想背又知道自己不得不背,内心升腾起的火气只能朝像我,我想她把坏情绪给我我就接着吧,先容纳下她的坏情绪,通过我把她的坏情绪帮她消化处理后,再转化成对她有益的情绪还给她。
等过了几分钟,她把房间的门打开,用温和的语气邀请我继续听她背书,我又爽快地答应了,这次她背的很顺利了,我一边听她背一边给她伸出了大拇指,就这样她完成了背课文的作业。这样我的容器功能就完成了。
当我真的能够容纳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把不良的有害的情绪消化掉,转化成有利的情绪再还给孩子,我看到,孩子的情绪变得越来越稳定,学习和做事情都是轻松愉快的,这样关系就是美好和相互滋养的。
其实,做到这一点,看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我想,如果是以前的我,如果孩子冲我发脾气,而且在我什么也没有做错的情况下,我会接受不了的,那时的我会认为,这孩子不懂事,不懂感恩父母...,我又没有做错什么,凭什么你不高兴要冲我发火儿,我还气着呢,这么小就冲妈妈(长辈)发火,会把她惯坏的...,以后还不得欺负死我呀,绝不允许孩子把愤怒指向家长。结果我会把她朝向我的愤怒情绪,会不假思索的立即把她朝向我的愤怒连带我对她的愤怒和失望还给她,用家长的权威批评指责她,出于对家长的惧怕她一定会把情绪压抑下去,强迫自己按父母的要求去做。这样长此以往,我想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她压抑真实的自己来保护自己和讨好我。另一种可能是她会一次比一次容易情绪失控,互相伤害,导致关系紧张、消耗和纠缠,影响人格健康和身体健康,也一定会影响学习,因为孩子内心压抑了太多的情绪,带着积压过多的情绪学习,效率是非常差的。
妈妈看孩子的眼神——满含温情和爱意,妈妈说话的语速——缓慢而有力,妈妈说话的声调——柔和而轻语。我想能这样做的妈妈就是孩子最想要最喜欢的妈妈吧。
我很满足和享受这样的状态,如果你也是一位家长,有缘看到我的这篇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