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疚案例的深度分析

  • 2014年8月27日
  • 德中心理

“石家庄心理咨询”,“石家庄心理”,“石家庄德中心理”,“石家庄心理实习”,“石家庄心理督导”,“石家庄心理医生”,“石家庄心理咨询机构”,“石家庄心理咨询中心”

           石家庄心理咨询

内疚案例的深度分析

A女士的心理故事:
我经历着内疚的折磨,感觉心被针扎一样地痛苦。事情原由我对朋友的两次伤害。朋友琴是我从小就要好的姐妹,几年前我们在一起共事。由于她在一些方面条件比我好,如嫁了一个有钱地位的老公,人长得好看,日子过得很阔气。实话说我心里挺嫉妒她的。但我们相处还是挺好。日子久了,我很不舒服的是她那过分得意、张扬、压制人的腔调,且常常给人一副桀骜不顺、趾高气扬的样子,让我感觉她像高高在上的主人我像是她的仆人似地。因我借过她的钱,她待人还算好,所以我感觉欠着她的情,在面对她的得意、她对我的压制时我只能忍住心中的妒火。有一天,我鬼使神差的冒出这样的想法:你不就钱多吗,我撕掉你的臭钱!然后也这样做了(乘她不在时我从她包里拿了几百元给撕了)。后来又这样干过几次。糟糕的是被她发现了,但她没对我明说,只对我特别冷漠,这让我有无地自容的羞耻感。受不了之下我主动找她交流,但我没承认拿过钱,只委婉地道了歉。去年秋天,她在无意识中“抢走”了我的荣誉,我一怒之下向她家人揭她的短,差点挑起她的家庭矛盾。从此,她与我分道扬镳。受内疚驱使,我再次找她交流以示道歉,请求她的原谅。交流结果还算好,她说尽量做到原谅我。可是通过时间和一些事情看,她并没有真正原谅我,比如我主动打招呼她不理我,朋友聚会她排斥我。依她的个性是不可能原谅我的,憋得我快要疯了,有时在想,这样的日子活着真没意思……”。

若走出内疚的控制,A女士需要阅读和了解自己:
怎么理解自己做出非理性的事?
高自尊,又,压抑高自尊需要的人容易做出非理性事情。
A女士身上看出,如她所说,确因嫉妒、愤怒之心才做出“拿钱”这一有“偷”之意味的事,和“揭短”这一暗含背弃之性质的非理性行为。是这些非理性行为构成了对朋友的伤害,最终构成了对自己的伤害。的确,嫉妒是可以伤人的。人们谈论起嫉妒的感受,都有一种共性的味道“妒火中烧”。所以只从感受里,可以阅读到嫉妒与非理性的关系: 妒忌→怀恨→愤怒→燃烧→攻击 。
A女士未必知道她为何会嫉妒,又为何嫉妒到伤人?

嫉妒是一种因别人身上的优势触及了自身相对应的缺陷而产生的痛苦。凡嫉妒者,是内心埋有过分自尊需要的人,或说是容易自恋受伤的人。高自尊就是一种脆弱的自恋。通俗讲,高自尊是死要面子,是一捅就破的面子问题。中国文化成就了许多人“宁可撕里子,不可伤面子”的病理性自恋。这样的自恋,正是指一种“不能通过内在的价值标准理性而恒定地调节自尊的状态”。形而上的表现特征就是,极度在意别人的看法、认可,他必须根据别人的好评、接纳以维持面子(自尊)和自我感觉良好。

所以,从A女士痛苦的感受里,还可阅读到自尊、嫉妒与内疚的关系: 自尊受挫→嫉妒防卫→非理性攻击→伤人→懊悔→内疚→伤己(自尊伤害)。

自尊,精神分析师有时将其称为健康的自恋,是人情感生活的组成部分。但不同的人其自尊的差异迥异。自尊与我们对自己或对他人的赞赏并理想化密切相关。一个人越缺乏自我肯定的信念与价值感(即自卑心理),就越会把嫉羡目光投向他理想自我的对象。他维持自尊的方式,要么靠极力讨好对方以赢得赞许,这就必得隐忍对方高傲所致的压力;要么靠刻苦努力为超越对方以求平衡,这又必须隐藏自己的野心或嫉妒。隐忍和隐藏都得靠压抑的力量,这又同时会妨碍人的潜能发挥。一旦他通过拼命努力,自尊仍未得翻身,就很可能要么在妒火中烧下以不同方式诋毁——对象身上的自我理想部分;要么更加自卑而陷入抑郁状。

嫉妒,可以让人奋进而成就理想,也可以让人疯狂而毁掉理想。
内疚,可能使人变得大度从容,也可能使人更狭隘而孤独 。
但内疚,为什么如此令人难以承受?

这一深层动因在于,内疚是以违背自我价值的行为而挽救自尊的产物。

极度内疚,等于内心有个良心暴君在鞭打自己的良心。 自尊、内疚本是人格结构的要素,听上去或细品含义,它们都是人身上很美好的特质,是能给人以纯洁、善良、美丽的感觉。可是它们同样可使人感觉到刺骨和寒冷。

有些怀揣内疚的人,体验着深深的罪恶感 ,甚至萌出犯罪意念,欲以犯罪所应受的惩罚来赎清罪恶感。所以,内疚,既可能是做错了事的后果,也可以是犯错或犯罪的动机。

从以上分析得知,A女士若要去除内疚的压抑,需要为“犯错”再做弥补性的行为,更需要塑建自己可信赖的价值取向。

A女士道歉为何不能坦诚自己伤朋友的真实动机?


A女士说她,因内疚的驱使而向朋友道歉,做了她应该做的,可是她还是那么痛苦。究其因之一,是她未道明做错事的真实用心。我们不能说她道歉的诚意不够,而是她未道明“错误”的真实动机——嫉妒、嫉恨。A女士的“我做错了,对不起你的地方请求你原谅”的道歉,是不足以令对方原谅的,道理很简单:犯错的理由不充分。这种道歉,对被伤害者来说,仍不明白,“我做了什么,你要伤害我?”,不明晰“你究竟为什么要伤害我?”,所以朋友不能原谅她

婚姻因控制而失去控制 (李子勋)

 导读:不成熟的人,自己没有爱,自然会向别人索求爱,常表达成为:因为我爱你,所以才要求你……,其实,它的本质是控制,是剥夺别人的自由,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当控制不了对方时,常用愤怒的方式来报复对方。从这个角度来看,依赖也就扼杀了自由。真正的爱,很难在依赖和被控制中流动,因为爱是一种自由的存在,也需要相对独立的空间。

婚姻是一种依存关系,靠爱情这颗种子来发育的,随着慢慢长大,必然又会增加许多的外延和内涵,这个时候婚姻就不仅仅是爱情了。

 

    婚姻中的爱也有有三种:

一是单方的依赖(丈夫依赖太太,或者太太依赖丈夫,他们相互利用,相互控制,相互占有对方,将对方视为日常生活用品。一旦不能依赖了,自己就缺乏了安全感,心中就会恐慌。),

二是彼此独立的爱(两人都很独立,没人准备妥协,没人愿意为对方做调整,一旦冲突起来,没有协调的空间,诗人、艺术家、思想家更多属于这种人,他们有着独立的灵魂,因为他们太爱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容任何人的质疑),

三是互相依靠(两个人既不独立也不依赖,而是在一种高度的同步,仿佛是为对方在呼吸,仿佛是同一个灵魂,是心灵层面的互通)。


   心理学家路易斯将爱划分为两种:“出于需要的爱”和“赠与的爱”。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也将爱划分为“出于匮乏的爱”和“存在的爱”。


    "出于需要的爱”与“出于匮乏的爱”是以依赖别人为手段,寻求自己需要的满足。这种爱看起来象爱,实际上是控制和强迫别人就范;家长强迫孩子,一定按自己要求行为,就是如此。显然,前者是怎么得到,后者是如何给予,能给得更多,这正是长大和成熟的标志。


    小孩出生之后对母亲的依赖,就是一种“出于匮乏的爱”,婴儿需要母亲,没有母亲他无法活下去,他爱母亲,因这关系到他性命维系。婴儿也可以爱任何呵护他的女性,只要她帮助他生存下去,满足他的需要。这种爱,更多也是一种需要。有些人之所以永远长不大,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停留在幼儿状态----永远象孩子一样,习惯于索求爱。


    当爱不是出于自己需求时,他就是成熟的人,爱就开始流动、分享和给予。只有成熟的人才能付出,当爱不是出于依赖别人时,人就具备了“赠与的爱”和“存在的爱”能力。就象绽放在深山里的花朵,没有人欣赏它,它会径自绽放,不断地将香气散播到世界上,这种爱并不是由别人来决定的。


    不成熟的人,自己没有爱,自然会向别人索求爱,常表达成为:因为我爱你,所以才要求你……,其实,它的本质是控制,是剥夺别人的自由,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当控制不了对方时,常用愤怒的方式来报复对方。从这个角度来看,依赖也就扼杀了自由。真正的爱,很难在依赖和被控制中流动,因为爱是一种自由的存在,也需要相对独立的空间。


    爱具有利他性,爱排斥自私行为。如果两个人都期待对方满足自己,但自己什么都不给予,爱怎么能发生呢?如果爱以控制的方式来表达,会出现更多痛苦和难过。


    不成熟的人痛苦时,常习惯将责任推向别人,为自身的问题找替罪羊;不惜摧毁对方的自由,为彼此制造包袱与囚禁。而当一个人成熟时,会对对方更多的接纳和宽容,会对别人的给予感激于心,也会谢谢别人接爱自己的爱。


    当爱与自由在一起时,是幸福的婚姻,当爱与控制在一起时,将是痛苦的生活。因为没有自由的话,人永远不会快乐,如果因为爱而破坏了自由,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爱可以被丢掉,但自由要留下来。出现“因控制而失去控制”的结局!

 

    成熟的婚姻有三个功能,一是互利,一是分享,一是并存,实现这三个功能比爱情对婚姻的维系力还要大。 
 

      “互利”是双方都能从婚姻里得到所需,并更能自由、快乐地实现自我生命的意义并完成对价值的追求,而不是削弱或限制人的追求。

      “分享”包含快乐与幸福,也包含不愉快与分歧。同时分享还意味着互助和互相给与的一种归属感。可以多说“我的是你的”,但少说“你的是我的”。把自己觉得好的,快乐的,令人幸福的东西奉献给对方,但不强求对方也把这些给自己。

      “并存”是一种高度尊重,愿意保持一种边界,尊重双方的差异,其中包含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习惯、社会兴趣、朋友等方面的差异。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