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心理咨询中心-优秀心理咨询师-王晓丽
一个类似集体性的活动,需要同事们自由结伴出发,我正在思考自己如何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同事W跟我说:明天早上我接你,一起去。我心里暗暗地开了花儿,那种兴奋如同儿童的笑声一样,那么单纯和直接。接着他又说:但是返程时,需要你搭其他人的车回来,因为我直接去办别的事了。立刻,我心里一下子到了冰冷的极点,一落千丈。
从兴奋到抑闷如此之快。
我虽然不快,但我也必须解决明天如何到达和顺利返程的现实问题。
我有些倔强地否定了询问其他同事的想法,决定自己开车去。
过后的几天我仍然不想搭理这个同事,因为他的确把我推到的兴奋的极致,又把我摔入万丈深渊。让我在一瞬间体验了冰火两重天的感受。
回到自我觉察和自我分析的层面,我细细的体会了一下自己的感受过程。
在他说接我之前,我心里正有一种“犹豫”或者“纠结”的东西在。因为路途较远,自己开车担心路上有不可控的问题发生。这种担心其实是自己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起的现实性作用;如果搭其他同事的车吧,有一种更不可控的因素在。这种不可控因素实质是我对人际关系的恐惧。
因为恐惧的存在,此时,我寻找依赖的愿望出现,正在期待一个能给我解决问题的人的出现。如同婴儿的我在饥肠咕噜的时候,那么渴望妈妈的出现。
“妈妈”来得那么及时,他说“明天早上接我”,一下子让我尝到了妈妈乳汁的甘甜,我如此的满足,如此的开心。
不等一分钟的时间,妈妈就又无情地离开了。他的另一句“返程时需要找别人的车回来”,让我又回到那种恐惧和焦虑中,失望至极却无奈。
我恨妈妈离开的同时,也必须接受妈妈离开的事实。我只能自己想法办解决这个事情,当我决定自己开车的瞬间,感觉到豁然开朗,连自己的腰杆都挺直了一些,似乎在向妈妈证明我长大了。
这一小小的事件引出来我内心的依赖和恐惧,我利用精神分析这一工具分析后,感受到成长后的坦然和喜悦。
的确,我长大了很多。
虽然现实工作中,我看到那个同事仍会“狠狠地并恨恨的”,但我知道真正让我感觉到冰与火的是妈妈。
我如此地爱妈妈,无时无刻不在渴望妈妈的出现;我又如此地恨妈妈,恨妈妈不能随时随地的满足我需求。
著名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母婴间隙理论,而这个间隙正是孩子创造力的展示空间,创造力是孩子修复妈妈和外部世界关系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孩子利用妈妈不能及时回应这个间隙,发展了自己的创造力。这个创造力让孩子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解决现实生活的一个个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如此地恨妈妈更能诠释了我如此地爱妈妈,因为妈妈的不及时给予,让我有了自己对待世界的独特方式。而且这个方式是我独有的,并不妈妈的。由此我感觉到被生活乃至世界温柔地对待!
原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活着,就是一种成就!
Copyright © 2008-2024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