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最理想?
这个问题好多年前就提出来了,这几天和朋友聊天又勾起这个话题。
总结一下这些年我和朋友们的畅想、幻想加胡思乱想。
分为培训目标和学位、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收费,培训师资几个方面。
既然说理想中的培训,就要说说现在的国内外的培训不理想之处。
首先,全套引进美国临床心理学Ph.D,Psy.D培训行不行?
答案是,不行。
原因之一,美国的学制太长,学费太贵。有不少课程,特别是研究类课程在中国用不上。
原因之二,不少培训内容在美国也文不对题。
我已经遇到和几个美
原因之三,30多年了,中国迄今没有任何一个公立、私立机构全套引进过美国版培训。背后原因众多,这套培训体系有其不符合国情之处是其中一个。
其次,就保持目前现状,劳动部心理咨询师培训混个证书+五花八门的各大学派为中心培训行不行?
答案是,也行也不行。
行的好处大家看到了,老师们培训机构赚了不少钱,学员们也没有什么压力,反正我给了钱,你不会不让我毕业。
不行的地方也很明显,十多年过去了,30万咨询师,真正能在各地靠做咨询养家糊口的,3000都没有。
什么是理想的培训目标?
简单地说,治疗师培训完了,得到两个东西:1,一身手艺,可以凭这身手艺在社会上吃饭,;2一个博士学位,这个博士学位告诉不明就里的来访者,可以找此人做咨询。
怎么评价这一身手艺呢?
4个指标:1)来访者1次会面后的复约率50%;2)复诊个案占总个案的50%;3)口碑客户占到所有个案的50%;4)结案个案中,痊愈好转率占60%-70%。
前两个指标说明治疗关系过关,第三个指标说明道德水平、同行评价过关,第四个指标说明技术有效性过关。
怎么获得这个博士学位呢?
1)说服大学开办这种课程。实践证明,此路不通。
2)找海外办学,借壳上市。貌似不错,但是有“非法办学”风险。
OK,也许等博士学位这个难题解决,这种理想培训就可以更近一步。说到底,要看国家的教育政策,对民间办学的鼓励、扶持程度。
培训内容和时间
内容要有针对性。
什么是针对性强的课程?
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寻找到“客源”。,解决以下问题:
中国的来访者在哪里?你怎么接近他们?
中国的来访者需要的咨询是什么?
你学习什么样的咨询方法可以让这些来访者获益,从而他们成为你的口碑客户?
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西方的咨询各流派方法中,哪些技能是你现在学过来就可以用的,哪些已经不必要学习了,哪些只需要学习一点点?
中国传统资源中有哪些是你可以吸收的,哪些会造成你工作的阻碍?
一句话,以“咨询师的工作为中心的”培训,而不是以临床心理学教科书为核心,不是以三大流派为核心,咨询师更没有“扎根于科学,把心理学让自然科学的路子上带”这种任务,这是美国心理学界的“科学梦”,到了中国要变“噩梦”。
培训时间大约三年左右,总共700小时左右
内容应该是有以下6个模块:
1抑郁心态的工作:主要是贝克认知治疗、人际关系治疗,MBCT
2焦虑-创伤心态的工作:主要是暴露/行为阻断, EMDR , PFPP ,动机访谈
3-1成人治疗师:人格改变的工作:主要培训辩证行为治疗,移情聚焦治疗,图式聚集和心理化基础疗法
3-2儿童青少年治疗师:儿童、青少年工作: SFBT ,艺术治疗,沙盘疗法,认知行为儿童版
(3-1,3-2两个模块选1个,两个都选的话,就要增加150小时,延迟半年毕业了)
4婚恋-家庭关系:主要是EFT, SFBT.
5治疗师自我关怀:正念训练,移情-反移情动力学(客体关系+荣格)
6专业文献阅读和质性研究,尤其是单一个案研究。
模块1-3,解决50%的个案问题。
模块4,解决另外50%临床问题。
这四个模块各150学时
模块5:这是美国的培训体系中缺乏的,解决治疗师心态和人格修养的问题。50学时
模块6:这是传统的研究课程的当代化。美国心理学传统上是侧重培养研究者,临床者不需要学那么多实验设计、统计学,你学了也不实用,只需要学会看统计学研究报告就行了。质性研究还比较实用,不过大部分质性研究的方法在临床也用不上。学学扎根理论、元综合,就差不过了。(50学时)
学位问题:有人提出学位没必要,师徒制岂不更好。
但是我认为,
其一,课程应该给人家一个硕士或者博士学位,毕竟来访者来找咨询师的时候,不可能把咨询师所有培训经历看一遍,而只是看看你的学位,你的口碑等等。
其二,而且学位本身是对咨询师能力的一种肯定,咨询师自信的一个基础。
其三,博士制度本身是传统师徒制度的一个进步,既保证口耳相传,又防止学术僵化,学生变
其四,传统师徒制成本超高,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
学位这一块最难搞定,一旦进入中国教育体系,学生们
如果我们彻底抛开教育部,自己搞一套体系,或者从美国等国家搞一个学院的博士学位课程来借壳上市,还要面临“非法办学”的危险。
培训内容特点:当前实用的,而不是历史上有名的。
大家注意,这几个模块里面的东西,完全都是随机对照实验验证有效的,被APA临床心理学会,和美国精神科协会指南手册,推荐为一线或二线的疗法。
而且这些疗法都具有可操作性,有治疗师手册,有来访者自助指南。
我发现现在中国市面上流行的培训内容,大多数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
有些已经是在“循证实践”这场赛马比赛中,输掉了的马,然后来到中国跑马。
当然也许是场地问题,它们才输掉。更可能的是,这些学派的内容,已经被后起的疗法整合、吸收了。
为什么没有很多传统的课程?如社会心理学啦,心理统计学啦,心理测量啦,变态心理学基础或临床心理学基础啦,《心理学与生活》啦,心理学史啦???
原因如下:
1不实用;
2这些内容有用的部分都在各疗法的操作手册中有。如心理测量,你学焦虑障碍的时候,必然学到焦虑障碍用什么量表。如果量表那么多,选择临床通用的来用就行了。一个临床者有何必要去学如何发明量表,制定量表,spss ????
3说穿了,很多学院为什么设置这些无用的课程呢?除了表面上说的要培养高素质“科学家”外,其实原因还有:学院的老师要上课拿课时费,可是很实用的这些课太新,他也上不了。
美国、中国都有这种情况。
接着要说,700小时要想培养出一个一毕业就可以在临床养活自己的治疗师,很不容易的,必须要保证把这个人变成一个创造性人才。
中国人从小到大熟悉的,老师在上面讲的口沫横飞,学生在下面奋笔疾书的方式,铁定是不行的。
传统精神分析学院的研讨会,老师沉默、欣赏地看着7个学生口若悬河,胡说八道,等待他们快要发现真理的时候点拨一下,也不行,除非搞出2000多小时来。
所以培训方式也要改革。
培训方式:
专题案例研讨会,案例为中心教学
小班制的精髓在于研讨协商,培养治疗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不是在小班里面上大课。
比如说,”抑郁障碍的临床处理“这种课程,就应该学员们每次上课前把书看好,上课就直接讨论案例,要么讨论书上的案例,要么讨论老师和同学自己工作中遇到的案例。
要不然就会形成目前的情况,学员们背了一大堆理论,同学们课余时间彼此野蛮分析得口沫横飞,可是一碰到某案例第3次咨询时,所有理论却魂飞天外了。
补充一点:
3年才700小时左右的研讨会还是太少了。
如果把演讲内容做成录像,每周12小时。再要求学员们自己照着书目回家看书30小时。
算下来,每年1200+480+700=2300多小时,3年有7000小时的学习,觉得这比较靠谱。
演讲课变成录像课,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改革。古时候没有录像,学生必须来课堂教室听大课。现在还有必要吗?只需要老师每年演讲一次,录像下来就行了。学生们用IPAD,任何时候想听课就听。这不很好??没有打瞌睡,节约能源。唯一可能损失的就是老师的课时费。把一学期课时费变成录像费一次付清不就行了。曾奇峰的心理食堂这方面做得就很好。以后学院要开演讲课,直接发食堂饭票。
补充点2:
有人告诉我,美国instituteoftranspersonal和palo altouniversity已经和国内高校(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在做培训。
好像英国的精神分析名校Essex大学也有这种意思。
这就是前面说的,引入美国版培训。
这两所学院我都关注过,有所了解,是挺不错的。除了学费太贵这一点。
也许我们说的这个理想培训可以在这两所落实也不一定。
还要问问这两所学院毕业生,你们毕业后可以达到这4个指标了吗:1)来访者1次会面后的复约率50%;2)复诊个案占总个案的50%;3)口碑客户占到所有个案的50%;4)结案个案中,痊愈好转率占60%-70%。
如果达到了,那么理想已经是现实,大家以后转介啦,找治疗师啦,就找这个项目的毕业生啦。
培训费用:
依照港澳的标准,一年也要4、5万学费貌似可以保证教学质量。
但是如果培训中还加上每年40-60小时的一对一个案督导,或者个人分析每年50-150小时,这个费用就又要上涨。估计要到1O万左右,和留学差不过。
所以我的看法是,一对一督导和个人分析不作为课程的硬性要求,可以作为选修课,给高一点的学分。
培训师资:
3-5年内无法解决。
1用美国老师是个方法,可是我相信这么多培训班参加下来的学员,已经有体验,外国老师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很无能。
为什么?因为中国来访者很多要么太严重,要么太有文化特色。
还不用说,很多学员找老师做督导和分析,英文口语不过关的问题。(如果遇到一个法
2海归团队。已经有几位海外留学的中国人回来,童慧琦、韩岩、刘盈、奚小鹿、张道龙等等。他们是很好老师,非常理想。不足之处是人数稀少,有些只能美国放假的时候回来。(不过后者可以通过远程解决)
3本土治疗师的提升化。比如说我啦,还有全国各地的一些经验丰富的治疗师。
这群人优点是自己已经在中国养活自己了,人数也不少。
缺点是:基础太差。很多人没有持续地学习,尤其是学习外文文献。
还有个特点是:被粉丝们捧着捧着,不做临床做培训了。
这个特点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在教学经验丰富,普及心理知识,为临床者提供大量的来访者来源。
缺点是:培训要价太高。
OK ,上述问题如何解决了。
我的答案是——让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
实现时间??
其实以上这些想法都想了7、8年了。我估计再过个3、5年,还在想,也是可能的。
真正可能实现的时间是10年之后,也就是2023年。
为什么??
1,前面提到那几个海外项目,应该也已经积累好经验了,课程改革差不多。
2,现在海外华人军团,50来岁,自己开业了,时间自由了,人民币升值差不多,中国讲课费也可以,中国人也可以远程按照美国付费标准来,愿意主要时间回国讲学。出现了好多个韩岩、张道龙这样的。
3,还有一批现在正在海外留学的治疗师,也回国干了好几年。也成为很好的师资的。
4,那个时候我们这批70后本土治疗师,50岁左右,知天命了,临床经验和督导经验都比较成熟了,也不穷到要很高的培训费了。
各地精神病院的一大批医生,改练习的手艺也练习好了,改拿的回扣也拿够了,改升的职称也升的不错了,改修通的“单位情结”也休通好了。各地大学的一大批咨询师,同上,除了回扣没有,但是改混的头衔、学位、出国经历也混出来了,也有胆子到社会上闯一闯了。
现在在社会上混的咨询师,大浪淘沙,搞不下去的已经退出,搞下去的已经可以。
5,我们的上一辈50后和60后。60耳顺了,或70从心所欲了,做官发财都到了顶,也不需要sci给自己拉政绩了,也有胆子有能力在政策上扶持这种投钱不赚钱,带不来名声的项目了。《精神卫生法》、《民间办学政策》也改了。政策、制度上的难关也有可能克服。而且自己也不要那么高的培训费了。
这5点加起来,师资,政策、成本问题解决了。
6,80后,40而不惑了,也有钱来上课了。英文也很顺溜了,看英文教材也没问题,自己也有一点案例积累,就有了生源。
7,90后,30而立了,不再担心自己找心理医生,爸爸妈妈不给钱了,或者一有效果,看这孩子有独立性就断供了,就有了很好的成人来访者群体。
8,00后,20来岁,各种心理疾患大爆发了,尤其是自恋人格,也是很好的来访者群体。
9,10后,正好10多岁,开始露出心理疾患的矛头,他们的父母70后或80后,也不觉得找心理咨询师是奇耻大辱,而且自己不少同学、朋友都是干这行的。也有了很好的儿童、青少年群体,和比较好的家庭支持系统。
这四点加起来,生源、来访者资源问题解决了。
(其实来访者资源现在已经解决了,现在来访者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关键是在很多咨询师那里,来一个跑一个。
好多治疗师向我抱怨,我们这地方环境不行,可是一统计一年内的个案数,实际上这地方很行。关键是这个个案是人格障碍啦,严重而复杂的焦虑或抑郁障碍啦等等。
因为咨询师根本没学过怎么处理这类较为严重问题的个案。
相反,咨询师培训告诉他们,这类个案别做,给精神科医生做,然后病人到精神科医生那边谈了10分钟,开了几种药回来。
咨询师咬着牙做了,又发现自己各个培训班学的技术只有一点点用,硬着头皮用各种流派霸王硬上弓,而且关键不知道怎么处理来访者传递过来各种情绪——没有学过反移情管理。
最后,来访者失望地离开,告诉别人,心理咨询没用。)
中国心理咨询真正进入夏天。
和心理师认证系统关系
前阵子又有同道邀请我加入“心理师认证”这个我们共同的事业。
我的观点是,也许要等2023年,全国各地出现多个上述这种有效的职业博士系统后,心理师系统才可能真正有人气。
我们心理师系统是和APA对应的系统,一般APA的会员是首先拿到临床心理学的Ph.D或Psy.D,再工作几年才申请。
祝愿2028年,心理师系统能成为这些实用项目
和精神分析的关系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朋友们经常问的:你不是精神分析的吗?你不现在在学荣格分析吗?怎么你说出来的理想课程模块中没有这些内容??
答:
首先,我认为一个人经历了这个本土有效性博士级别的培训后,
再去参加中德班、中美CAPA班,这样的精神分析治疗培训才是比较合适,
当然,2023年,肯定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多个分析师培训了,现在就有,IAAP的。
在其中完成200小时左右的个案督导,300小时左右还原性个人分析。这大概3-5年左右。
然后,这个人再参加荣格分析,完成同样200小时左右的个案督导,300小时左右的扩充、综合、辩证分析,就比较符合当年荣格的设想。这又是3-5年。
所以,一个荣格分析师的生成,顺风顺水的话,应该是10-15年左右。
当然,我们可以根据中国国情,把精神分析和荣格分析合而为一。
我估计大约在2040年前后,这个目标有望达成。那时候我老人家70岁左右。
最最后问题——实习基地。
这也是为什么目前这种项目不太可能实现的原因。
还要再等3、5年。
所有课程的前提要求是,学员每个星期都至少有一个个案。
可是实际上这种假设可能性很小。
尤其是精卫法之后,咨询师进入医疗机构的可能性更小了。
不过最近朋友们的几个建议让我看法有所动摇。
第一,我们的培训对象不是零个案咨询师。而是已经在社会上执业的咨询师,他们已经有个案,只是不会做而已。有些人已经有点小名气,对他们的困难来说,就是让他们参加一个基础培训,拉不下面子来,但是如果你给他一个博士学位,这个面子就拉下来了。而且这批人也不要什么教育部认证的,好几个江湖大佬要到澳门城大来上学,都是不要教育部认证的。
第二,实习基地不一定要是我当初设想的“医院+社会、学校咨询中心”。
医院卡死了,咨询师进不去。
社会咨询中心,自己的人都吃不饱,而且这些“自己人”就是培训对象,不会给外来的初手。
学校咨询中心,实习咨询师人满为患。
但是有很多以前我们忽略的地方。如各地福利院、街道办事处、佛教寺庙等等。
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听了几个福利院的个案的督导,大为赞叹,这些个案多么锻炼咨询师啊。(李孟潮)
Copyright © 2008-2024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