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的不同层次

  • 2016年3月15日
  • 德中心理

   

自恋的不同层次

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说自恋,可分四个档次。第一档,最健康的,是自信,活力能自如地滋养自己;第二档,自大;第三档,疑病,不敢碰触心理自我的脆弱,而总觉得身体自我有病;第四档,妄想,即,并无现实基础,而凭空想象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譬如西方精神病院中很多人自以为是耶稣。

这是心理学家科胡特的分法。他厘清了自恋的概念,并认为健康人应有健康自恋。最初的自恋基石,是母爱的馈赠。充足的爱,是婴儿健康自恋的基础。内心无爱,才容易追求完美条件以求自恋。当然,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效能感--即自己能行的独立自尊,逐渐变得重要。

催眠大师艾瑞克森治疗过一个耶稣。某精神病院一个房间,住着三个耶稣,相安无事,因他们都坚信自己是耶稣而对方是疯子。艾瑞克森让两个耶稣辩论谁是耶稣,让另一个旁观。一个月后旁观耶稣终于明白,自己自以为是耶稣的逻辑,和那两个人是一回事,结果他消除了妄想,出院了。

艾瑞克森治疗过另一个耶稣,那是一个孤独的耶稣,不能和任何人相处。艾瑞克森问他,你会木工吧?他回答:当然,谁都知道耶稣会木工。好吧,艾瑞克森请求说,医院里很多地方需要你的手艺,出来干活吧。干活中,他和人构建了关系,妄想也逐渐得以控制。关系的温暖,比妄想是(更)神,更吸引人。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