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派精神分析的临床

  • 2015年10月4日
  • 德中心理

拉康派精神分析的临床

 1分析家能掌握的唯一材料既是分析者的话语

 2精神分析过程即对话语的直接分析过程-透过分析追溯意义生产锁炼中失落的欲望能指

1)不是人说话,而是话同时在说人(这里拉康给出了弗洛伊德自由联想的理论根基)

2)将空的语言(parolevide)转变为实的语言(parole plein

(即:需要在自我的话语中分离出无意识的话语,这是分析家的主要工作之一)

3分析家唯一能做的即提供分析者本人的无意识,使之呈现

1)分析家的角色-冷漠的缄默者、中性的镜子、既是听者,偶尔对无意识进行解释

2)从一个能指退至另一个能指,藉由这种倒退(regression)达到主体的原始欲望的第一个潜意识能指

 3拉康的解释观-系于「无意识具有类似语言的结构」此一命题下发展

这个重大命题,这个解释和一般意义的解释不同,并不在于理解,因为理解是自我的理解,正是产生症状的根源,因此,拉康学派的解释也许可以翻译为“干预”,干预产生结果,而分析者自身却不自知。

4转移/移情(transference)是一种无意识的表达,是一个事实、又是一种过程,主体的需求即是以欲望的换喻形式而表达出来

者会对分析家产生转移,把症状投射其上,然而,这一现象必须和自由联想一同处置。通过转移和自由联想,就犹如拼图一样,把无意识的内容复原。

如果仅仅只有自由联想:即获得拼图,但是没有转移作为导向,是无法将拼图的顺序排列好的。这个排列不仅仅是分析家的排列,更多的是分析者自身的排列,这将引发分析者的改变,而非简单的理解,这点是拉康学派和自我心理学的本质差别。前者直接针对症状、梦、口误、遗忘等无意识形式,后者强调自我的理解,然而根据弗洛伊德,自我正是无意识冲突被转变为症状的精神器官。

种拼图般的辩证关系,需要自由联想,并非分析者的内容,而是在此时此刻立马产生的思想;同时,产生的转移反复得工作,分析者自身获得无意识拼图的安置。

拼图不同的地方在于,思想是无限的,所以这次的会谈中的联想如果下次甚至以后再说,很可能并不再具备价值了。因为,新的拼图已经产生。因此这种拼图也是无限的,那如何能够处理呢?

康提出核心的能指S1-S2的对子,如果分析者坚持自由联想,并且分析者透过对分析家转移的辩证关系,反复重复,这些构成无限思想拼图的核心就会随着拼图的不断拼成,看到拼图之间的关系。即所有的拼图均来自于一类核心的关系:拉康的术语叫做:幻想的结构(S/<>a)。

不仅仅要获得基本的拼图,而且随着深入,拼图本身的产生关系也需要得到一定的理解,进而最终达到拉康所谓的:穿越幻想;否则,这种核心幻想产生的人格,将继续“写出”症状。在这个意义上,拉康派的精神分析的处置和会谈的设置和自我心理学以及客体关系心理治疗有着本质的差别。但是,也因此,自我心理学与客体关系心理治疗为代表的国际精神分析学会IPA人员不断减少,而拉康派却在60年代至今,一直成为目前欧洲以及南美洲最具活力的学派。

5设置:将固定的治疗时间改为灵活的弹性时间,可以消除分析者的抗拒和倦怠情绪,更可以诱发分析者的自由联想,最终达到无意识的话语化(verbalize!)。

伊德时代,大家关注与象征与梦和症状的关系,然而拉康强调在这些象征形式之外,话语和语言本身的字面功能,提出另一方面需要字面地理解分析者的话语,将压抑的无意识思想形式(字母,笔划、部首,声音,词组,专有名词,中国的方言等谐音衍生之意义,话语停顿产生的新的意义。——作者根据中国临床进行相应的变动),进而找回自我的话语背后无意识的原初的被扭曲的意义。

此,还是需要自由联想的配合,因为无意识思想和话语一样,通过分析者自身的组织,可以通过话语产生无限的表达,无意识思想因而也可以无限地表达,症状也是如此。

康派甚至可以改变最基本的设置(弗洛伊德学派所创立基本设置),然而,核心是为了能够深入和处理无意识。所以对于拉康学派,一切维系基本设置的情况如果引发无意识的抵抗,皆可改变——当然,如果由于改变设置,导致抵抗,那么分析家应该反省自己的无意识和对分析者的转移,如果不行,则需要督导。

康回到了弗洛伊德,因为弗洛伊德自身的临床,并没有统一的基本设置,虽然有大致的倾向,但是随着不同的患者,尤其对于强迫症结构的分析者,会给予很大的变动。强迫症对于心理治疗各派而言,都是一项巨大的艰难,甚至不可能的挑战,以至于通过药物来控制;然而,目前精神科药物对于强迫思维的药物也没有特效药,经常需要借助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很大,治疗起来十分困难,拉康派通过革新技术,可以有效打破强迫症的固有结构,虽然这也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

拉康派的精神病的精神分析有其独到见解,此处略。

6如何成为精神分析家

析是心理治疗的第一学派,心理治疗学界目前大致有200多种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也有众多意见分歧,然而精神分析自弗洛伊德以来,由赖希、费伦奇等建立了精神分析家的培养制度,由于前面所述的拼图比喻,这是精神分析和其他心理治疗以及医学的本质差别,即由于改变的是精神内容乃至人格,精神分析家自身要接受多年自身的精神分析:个人分析,以此经历自身人格的变迁过程,开业后,还需要督导;由此,才能成为精神分析家,这也是为何精神分析被称为深度心理学与深度心理治疗,并被划分为人格心理学的原因。

同时,也因此,虽然精神分析在国外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一门行业,深入医院、社区、咨询机构,但国内目前精神分析学多在文学和哲学领域以理论形式存在,国内实际临床工作的合格的精神分析家少之又少。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