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多年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似乎已经固化成为中国人的观念。如果说是否“穷教育”更多的是政府的决策和抉择,那么会不会“苦孩子” 则是无数个家庭的抉择。所有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的家长几乎都选择了把最好的留给孩子,甚至以此作为家长奉献和牺牲的象征。>
日本有一句的教育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取。”让孩子从小懂得挣钱的艰辛,这比金钱更让孩子受用不尽。既然这样,那么家长又该如何做呢?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原则——棘轮效应。>
为什么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棘轮效应说明一切>
什么是棘轮效应>
棘轮是一种带齿的轮子,只能单向运动,一旦逆向就会卡死不动。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消费是可逆的。对此,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则难。因为一向过着高生活水平的人,即使实际收入降低,多半不会马上降低消费水准,而会继续保持相当高的消费水准,这一理论就是“棘轮效应”。正如中国古语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案例重现>
和很多祖辈溺爱晚辈不同,
一天,
又有一个周末,
原因分析>
在很多祖辈看来,生活水平提高了,绝不能再让晚辈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吃苦”了。于是,这些祖辈会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条件,尤其是在孩子一哭二闹的时候,他们就更没了原则,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送给孩子。不仅祖辈如此,不少孩子的父母也是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物质上的各种要求,只要孩子说一声“要”,即便是经济条件不怎么宽裕的家庭,父母也是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过得安逸舒适。>
其实,家长没有想到,尽管自己口口声声地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但是这种“爱”看似爱之,实则害之。因为一旦孩子的消费“指标”上去了,便很难再降下来,就像“棘轮”一样,只能前进,不能后退。长此以往,孩子极易养成大手大脚、不懂珍惜的习惯,只懂挥霍金钱,贪图享受,拒绝“吃苦”。>
专家支招:>
1、明白孩子需要什么>
孩子需要爱、需要教育、需要受苦。孩子终究有一天要长大,要脱离大人的怀抱,振翅高飞,自己去生存,去奋斗。从小磨炼他们的“翅膀”,锻炼他们的筋骨,这样等他们长大以后,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飞得更顺利。>
2、爱孩子不等于放纵孩子>
俗话说:“豪门出败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止奢当自年少始”。因此,教育孩子时,不能因为他们一哭二闹就没了主意,也不能因为自己挣钱多,就无限制地满足孩子无理的要求。>
3、花钱时要制订消费计划>
对孩子来说,从小养成节俭意识既是一种美德,又是一种生活能力。比如,家长给孩子花钱之前,先要制订一个消费计划,并告诉孩子哪些该花、怎么花。这样孩子在买东西前就会再三权衡自己最需要什么,进而学会选择并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拥有所有喜欢的东西。>
4、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
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应该根据家庭情况给孩子零花钱,约定好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给多少,不能一味地孩子张口就给,更不该给孩子买大量礼物、名牌服装和时尚用品。对孩子来说,钱来得太容易并不是件好事。>
5、让孩子明白没有不劳而获>
要让孩子明白没有不劳而获,让他们知道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挣得不容易,都是要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除了跟孩子讲讲自己努力的经历外,还可以通过《摇钱树的故事》和电影《宝葫芦的秘密》等故事,让孩子明白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换来收获。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