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上游戏的儿子

  • 2015年9月8日
  • 德中心理

迷上游戏的儿子

我的孩子从小就对学习无所谓,如果在班里考得不太好,我们说他你怎么考得这么差呢,孩子会说还有比我更差的,好像没有什么上进心。现在孩子已经上初三了,但是最近在同伴鼓动下,开始迷上玩电脑,整天泡网吧,我们非常着急。后来他父亲害怕孩子由于总泡网吧会结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就在家里给他买了一台电脑,这样孩子就不去网吧了。但是慢慢发展到孩子的生活全是电脑,整天在电脑上玩各种网络游戏,通过网络游戏结识了一大帮网友,手机、QQ号总是不停的需要用家里的电话去充钱。他父亲觉得这怎么可以,你上网已经很花钱了,而且费精力,现在又结识这么多没有见面的QQ上的朋友,花着大量的钱,又不挣钱,最关键的,这是不务正业。于是他父亲非常生气,找孩子谈话:你玩是可以的,为什么没有时间观念?!”父亲还说:我最瞧不起的就是一个不能够管理自己的人,你应该知道现在该做什么。但是令父亲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谈话以后,儿子变得不搭理父亲了,好像交流也不是很多,而且还开始装模作样了。父母钥匙一响,儿子就把电脑关了装作学习,父亲一走,儿子又把电脑打开玩。我们非常生气:难道我们的儿子天生就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为什么他对学习是这样的态度?

我经常在诊室碰到孩子玩游戏的情况。一个初三的孩子,玩游戏肯定入迷,因为游戏里有快乐体验、冒险体验、恐惧体验和很多愉快体验,现在的网络游戏做得美轮美奂,让人身临其境,格斗、冒险、T作战、战略、竞技等游戏都让人着迷。孩子在游戏里可以幻想自己是英雄,是一个世界与命运的控制者,这正符合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的非现实狂想。人都是从自我中心发展来的,尽管十四五岁已经知道世界不是唯自己存在的,但内心仍顽固地存在一种梦想,认为自己对世界是最重要的。游戏让孩子重温孩提时代的梦,出现一种虚幻的自我求证,证明了自己的强大和做统帅的能力,不要说孩子。在模拟世界里面驰骋疆场,杀死敌人,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做生活中不敢做和不敢想的事,连我也一样会对游戏着迷。

现在很多国家,不仅是中国,包括日本、美国都在讨论游戏的问题,担心游戏会毁掉一代孩子,希望像电影一样对游戏进行分级。游戏都是大人做出来的,是一种大人的神话,游戏中隐含的文化观念也是适合大人的。但是,对大人是一杯美酒的东西,也许对一个未成年孩子就是毒药。而且,每一个孩子长大都需要和环境结合,需要和同龄的孩子来往,需要在社会上或者到现实生活中体验各种东西,比如说到农村看看庄稼,或者跟小鸟和动物玩等等,但目前的游戏可以完全把孩子控制在电脑面前,使他失去很多社会实践,与现实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他的生活越来越超然,他会觉得周围的人跟他没关系,只有游戏里面的人物才跟他有关系,他完全生活在虚拟世界里。

现在很多青年教育的学者也在谈游戏的问题,他们有几种观点,一种是对一些孩子说,不让玩游戏。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游戏是开发孩子智力,滋润心声的,游戏可以补偿孩子情绪,比如说孩子在生活中没有快乐,游戏会给他快乐,让生活很有意思。孩子有愤怒与攻击性,游戏帮助他释放这些情绪。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游戏就是一个社会,在游戏里照样可以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智力等等。其实,最重要的是,游戏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游戏规则不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价值系统发展。现实世界是法律与道德系统,游戏是强者与资源(装备、生命值)体系,取胜的方式不一样。

游戏的确有它的双面性。现在都市里自然环境很少,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游戏不仅弥补了部分社会功能,而且还开辟了新的规则,孩子可以在不完全符合主流道德的游戏里面为所欲为。很多西方学者认为电脑道德能破坏现代人的道德水准,会让现代人以自我为中心,在道德意识方面出现问题。此外,游戏还给孩子带来了现实感问题,现在很多孩子相信信息,他不相信看到的、听到的,但相信电脑里或电视里出现的。孩子的思维和电脑一样,他宁可相信游戏里面的东西,相信电脑里面看到的而不相信生活中发现的。所以我们必须提醒孩子:虚拟游戏虽然快乐,但它在很多方面都会妨碍你,削减你的能力,分散你的精力,使你变成一个不现实的人,变成价值观念有些混乱的人。

怎么对待迷上游迷的孩子?具体来看信里提到的这个孩子,游戏成了主导他生活的快乐,他的父母可以考虑如何用别的快乐代替孩子玩游戏得到的快乐,让孩子拥有多种快乐。孩子除了游戏以外还有其他欲望,比如说运动、打球、和孩子们玩、和爸爸妈妈交谈、学习成绩成为班上前三名等,这些快乐都是孩子需要得到的快乐,关键要看我们怎么鼓励。如果孩子本身不快乐,游戏给他的快乐太多,就容易使他上瘾,但如果孩子本身是一个快乐的人,游戏就不可能把他拴住,因为他的兴趣太多了,他会觉得游戏打多了,好多事干不完,他还有很多其他的欲望。

想让孩子不完全沉醉在游戏里,有三个方面要考虑。首先,要重新帮孩子建构更多兴趣。比如阅读、音乐、艺术,以及交往的快乐,可以跟邻居下下棋,打打牌,这也能增加快乐。第二,要增加孩子某方面的优越感,我们要带着孩子找到他的优越感。有的孩子在生活中一塌糊涂,谁都瞧不起他,但游戏里棒得很,他就只能从这里得到优越感。优越感是孩子成长必需的情绪,孩子需要觉得自己还行,父母就要帮他建构自己还行的感觉。因此,家长在生活中要找到孩子的优点,培养他的优点,让他感觉到自己在这方面比谁都强,一旦孩子形成了优越感,就不会那么强烈地需要游戏补偿情绪。第三,从建构开始就要树立规则。比如说,玩游戏可以,但要有时间概念,周末两个小时,爸爸不仅允许你玩,而且帮你玩,跟你一块儿玩,给你买好的游戏资料,但是过了这个时间,就不能玩,不能开电脑,不能上网。在规定时间里可以和孩子讨论,跟他谈判:儿子你究竟要上几个小时网,你现在是初三,马上面临中考,要满足你几个小时?他说五个小时,好,我们按他五个小时,就这么安排,定下来这么监督,并要和他讲:如果你不能实现,在某个星期破坏规则,本身应该玩五个小时却玩了八个小时,那么连续两周都不能碰电脑一次。父母可以通过给电脑上锁来约束孩子,孩子开机时必须有父母提供的密码。

强制执行时,如何避免孩子在心理排斥父母呢?要管理孩子的话就需要通过和孩子谈判得到他的认同,而不是不听孩子的说法和想法去强迫他。比如说,孩子需要多长时间,能不能遵守,如果遵守这些时间怎么安排,是每天的下午还是晚上,需要几个小时。谈判好了以后,父亲和孩子达成协定,父母要对孩子说你要这样达成你就要这样去执行。实际上,这是锻炼孩子练习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就是从小事情开始,如果他能够管理得很好,爸爸妈妈可以允许他一周玩五个小时电话,或者上五个小时网,这样就会达成交流。如果父母说“No”,完全拒绝孩子玩游戏,他就会偷着玩,结果反而不好,倒不如跟他谈判。

李子勋支招:远离虚拟世界

以上这些都是电脑网络给我们带来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是不是一定会妨碍孩子的社会发展?实际上,我也不敢说游戏的广泛发展给孩子带来的利多还是弊多。首先我们对人类还不甚了解,游戏的确在改变人的情绪与思维方式,这种改变是否存在一种更大的意义?是否在创建一种新的、适合高科技的、适合于一种更广阔的深达宇宙的思维方式呢?游戏与现实间的差别正在变小,不是现实变了,而是人对现实的感觉变了,人的感觉在主导现实的存在。什么是现实?被人感觉到的东西算不算现实?如果算,游戏世界是否也是现实世界?我们已经意识到,电脑改变了人,网络也在改变人,游戏同样也在改变人,现代人一代一代思维方式都很不一样,我不知道这里面是否也有电脑、网络、游戏这些成分在促进。

尽管有上面的疑虑,我还是要告诉孩子:游戏世界毕竟是虚拟世界,我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以自己为中心,或者做一些平时在生活中做不到的事情,但我们一定要弄清楚,人生活在两个世界里面,一个是内心世界,另一个是现实世界。游戏只在精神世界里是有价值的,是取悦我们的,带给我们快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动力,从那儿学到要成为一个重要的人。但是,我们还活在另外一个世界,即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不以个人为中心,以整体为中心;现实世界有自己的规则,有自己的秩序;在这里你必须有责任,获得和付出成比例;这样的世界是客观的,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你玩游戏的时候是高手、玩家,周围人都喜欢你,但那只是在精神领域里,你在内心世界里是一个高手,如果要在现实社会里也做高手,就必须服从现实的规则和现实的秩序,做一个被主流文化所认同的人。(李子勋)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