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次的死亡

  • 2015年8月31日
  • 德中心理

   

一生一次的死亡

死亡,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很可怕的词,它的背后代表着:消失、离别、失去、脱离一切等等一系列看起来都是负面的描述,所以我们很多人在一听到“死亡”这个词的时候,首先的评价就是:不好。

    那么我们想象一下,假如这个不好的“死亡”从不存在,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子?只有出生,没有死亡,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将是现在的无数倍,人身上所有的细胞都不会死亡,只有新生,那我们的身体表面的皮肤将会如吹气球般的膨胀起来,因为我们再也不会有脱落的“死皮”。

   事实上,我们身体上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刻都在出生和死亡,这保持了我们身体的鲜活,也就是我们生物学上所说的:新陈代谢。既然连我们的身体每一刻都在发生着死亡,那是不是并不能将死亡这个词一概而论的认为它不好呢?

   生死,其实都是我们生活中及其重要的两个部分,生命就像是一条线,逐步的从这头的充满活力到那头的逐渐消亡。一体两面,也许并不能给予死亡太多负面的评价。我们认为死亡的不好,大部分来自于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活着,没有人体验过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戏言道:我们对死亡的恐惧都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死过。

   也许死亡就是和活着一样,换了一种生活方式而已,在这个世界呆的疲倦了,想做的事情都完成了,决定去体验另外一种生活了,仅此而已。

   但是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时候对死亡的恐惧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任何对当下情境的害怕说到底,其实都是在怕死。因为早期我们所有的情绪体验都与父母的抚养深深的牵连在一起,相信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都说过这么一句话:你再这样,就把你丢掉。是啊,那个孩提时代的我们,如果没有了父母的养育,必然就只能走向死亡,所以几乎所有的评价、打骂、压力带来的恐惧背后其实都深深的带着害怕被父母抛弃的感觉。以至于在成年之后我们会有很多莫名的情绪、害怕、恐惧,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潜意识层面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怕死。大家不妨问问自己,当自己很害怕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会让自己死掉吗?所有的恐惧往下深挖,都是因为怕死,而这个怕死都是因为早期我们无法自己养育自己所带来的无力感。而现在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已经能够自我供养,那么那些事情,看起来还那么可怕么?

我说死亡不是不好,只是和活着一样,是另外一种的生活方式,但是绝对不是说让大家像追求生命一样去追求死亡,而只是希望大家能够把死亡仅仅当做是一件事情,它并没有太多大不了的东西,怕死的人,大部分都是因为觉得还没有活够,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好,所以害怕突然有一天这些都无法做了,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有一位朋友问我,如果看到有人要自杀,我是管还是不管?我的回答是:如果他真的明确的表示他特别清楚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死,自己已经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一切,并且自己做出决定要走向死亡,那么我不管。也许有人会说:冷血!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我们总是无法接受别人的死亡是因为我们自己害怕死亡,因为同类的死亡会在我们的心里留下莫大的震荡,而为了保护自己,那么我们只能去制止别人死亡的行为。

  这样做,其实是我们剥夺了别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力。但是同时,大部分选择自杀,还能留给你时间思考管还是不管的人,都不是真的想死。求死的过程能够满足他内心的需要,也许是在攻击别人(比如抛弃自己的伴侣或者是父母)、也许是寻求帮助、也可能是炒作……这个时候和他说死亡如何如何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太明白死亡不好了,如果不是不好,他干嘛要选择这个方式来表达一些东西呢?让他真正看清他到底想通过这个方式来达到什么目的,而这个目的是不是真的必须要靠死亡来达成,这也许才是我们在做危机干预的时候要做的事情。

  坦然的接受我们的死亡,就像坦然的接受我们的生命一样,他们都带给了我们很多丰富的体验,我再举个不雅观的例子:只吃东西,而不排泄,那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生活,但是凭什么,排泄看起来就是肮脏的呢?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