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来访者找到你

  • 2015年8月23日
  • 德中心理

 

如何让来访者找到你

——是你去找来访者

抚养了孩子,你成为了母亲;陪着一群学生成长,你成为了老师;带领着一个团的士兵,你成为了团长;供着一个处长和七个副处长,你成为了体制里的人。

有来访者,只有一个心理咨询师证,可以成为心理咨询师吗?

成为母亲之前,你做过孩子;成为老师之前,你做过学生;成为团长之前,你当过士兵。

没有当过来访者,可以成为心理咨询师吗?

新妈妈需要有经验的亲友帮助和亲友的情感支持;老师也有他的老师;团长身边有个参谋长;体制里的人也少不了老同志的谆谆教导。

没有经验丰富的治疗师的督导,可以成为心理咨询师吗?

来访者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咨询师吗?

来访者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这么问并不是说你要把自己的婚姻多么幸福挂在嘴边来吸引婚姻恋爱出现问题的来访者,好像他们来找你了就会像你一样幸福。

这么问也不是说你要把“今年我看了XXX本专业书”写在你社交网络账号的签名档,好像你有个神奇的管子能把那些书里的东西都灌进你的脑子里,然后再灌进来访者的脑子里问题就解决了。

来访者需要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因为信任不是沙雕城堡而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一点虚假在咨询中会被无限放大,真诚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

他们需要知道你能不能帮助他们减轻内心的痛苦,需要你真正听到他们到目前为止的人生所写成的故事,不同的时候需要你成为他们成长的工具(selfobject)或导师(mentor)或陪伴者(fellowtraveller/sufferer)或其他任何所需的角色。

他们有权利知道你的受训背景和专业水平,还有从业经验,是否有督导,有权利质疑只考了个证就来做心理咨询的人。

他们很可能也需要知道你的咨询流派和理论取向来判断你的咨询方式对他们来说是否合适,以及你的理论反移情会不会对你们的咨询造成潜在的影响。但这个比“他们需要知道你能不能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痛苦”次之。

噢,你会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主体间人本存在聚焦心理化格式塔荣格派拉康派动机访谈催眠CBT ACT DBT MBSR MBCT TFP SFBT DPHP

什么事儿都拿出来说并不叫真诚。

来访者为什么要知道你今天吃了什么,去哪里逛了一圈,买了件什么新衣服,跟谁吵了一架,春节去哪里休假了?

但有些咨询师的微博/豆瓣/微信/qq...账号确实是没有分开工作和私人信息的。会不会觉得“管它呢,反正也是你要加我的”。会不会想过你发的这些对你的来访者会有怎样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否有利于咨询,或者产生共情断裂是否能及时修复,是否仅仅是给对方增加了痛苦并给咨询关系添堵了?你那么肯定这个危机更多的是机遇而不是危险?

在公共场合而不是专业场合谈自己的案例更需要谨慎。可能他人不会表达出来,但并不意味着这么做不会给他人带来某些感受。

专业的圈子里,如讨论组,qq群之类谈自己的案例同样需要注意能谈的部分和不能谈的部分。保密性绝对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整个行业的基石。说的功利一些,你怎么谈你的案例同行们也都看得到。而作为全职的咨询师,同行介绍的案例是来访者找到你的重要途径。

自我暴露的最大问题是,它是不可逆的。你不能把说出来写出来别人看到听到的东西再收回去。

神经症水平的来访者可能还好,多数不会太关心你的私人生活和自我暴露,可能会觉得“跟我有什么关系”。但如果要处理俄狄浦斯期问题时,很可能你的每个不那么恰当的自我暴露对你们的工作来说都像是卧推杠铃上的每个杠铃片。

对于精神病性的来访者,基本不可能不做自我暴露。这类咨询工作中,咨询师要有更多的卷入,更多利用自己去工作,否则很可能很快就会卡住。甚至很多时候需要你和他一起去完成那些很具体的事情,而不是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之类。

举个更改过的例子。有个入院治疗的精神病性的来访者在一次咨询中掏出手机要跟我下五子棋,当时心里那个万匹(草泥)马奔腾啊,但我跟他下了。后来很庆幸当时没做其他任何解释、澄清、面质,任何,只是跟他下了。后来知道他需要用这种方式来挫败我,从而信任这个可以被挫败的我。但这些都是他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用这样的方式让我体会到他所体会到的东西。

而对于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性之间的,Kernberg称之为边缘人格组织的这类来访者,自我暴露则要慎之又慎,因为这些内容很多时候恰恰是需要工作的地方。

理想的精神分析是非常推崇中立节制匿名的,即少做甚至不做自我暴露。理由是这样可以保证有更多的分析的空间,来访者能够以他想要的方式来看咨询师,或许这样也能更快的移情。

但移情是必须的吗?

经典的精神分析每周见面四到五次,不产生移情都难。但每周见面一到两次的心理动力学治疗呢?你能够接受来访移情到老公老婆男女朋友身上,同学朋友同事上司身上,甚至前夫前妻前男友女友前咨询师身上,而没有移情到你身上吗?

来访者本来在谈她和男朋友的关系,你假设有一定可能她是在通过谈何男朋友的关系来谈和你的关系,然后是否会随口就说“好像我们的关系也很类似”之类的。

Kernberg对精神分析定义的三点描述:诠释,对移情的分析和技术性中立,有可能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也会这么做,但远不是必须的。

那么你还要保持自己完全的匿名性吗?网络时代,完全匿名做的到吗?

别人如何更方便的找到你了解你呢?

还是有办法的,要靠学术。

有些人说“学术是大师们搞的东西,我搞不了”。

如果说新手治疗师更需要参与学术讨论,多翻译经典的论文,多看论文并多写关于论文的评论,多表达自己在经历心理动力学训练时的感受,表达自己对不同理论取向产生的不同的理论反移情,甚至自己也要写专业性强的文章,或者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研讨会中跟同行探讨或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分享给没学过精神分析或心理治疗的人,会感觉如何呢?

“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写东西啊,文章都看不完。”

但是刚开始从业的若干年,还处于逐渐建立自己的来访者群体的阶段,咨询量一定不会非常饱满,剩余的时间可以来做这些事啊。新手坐冷板凳时的时间是最多的,怎么坐却有巨大差别。

也可以假设刚开始的个案都会非常珍惜。每次咨询结束会不会仔仔细细整理个案报告,斟酌对话,并把个案拿去督导?而且还有那么多案例集,会不会特别想看看大师们怎么回应类似的问题的?

甚至多看点小说和戏剧,尝试去共情小说和戏剧里的人,照样能培养共情能力。

豪从冷板凳打出来了,也让大家看到了他是一个有那么多弱点的球员。

如果你写了那么多的东西表达了那么多自己的感受,会不会也让大家看到你是一个有那么多弱点的咨询师?

别人看到你是一个有弱点的人,而非一个全能的心理咨询师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你没有时间因为你不是全职的咨询师。那你觉得病人会去找一个兼职的外科医生吗?如果来访者在能找到合适的全职咨询师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去找你呢?

但这是你的全职工作呀。在新手时期到稳定的职业期,是会有冒险的成分的,可能还会经历财务危机等等,需要get your hands dirty需要take a leap of faith。咨询中并不总是阳春白雪。咨询中那么多不确定的时刻,同样也需要信念。

最后,励个志。

“荣誉属于那些在角斗场上翻滚的人,这些人汗流满面血污斑斑;他们英勇地战斗;他们不断出现失误和缺点,因为只要做事,就免不了有失误和缺点;然而他们确实努力干实事。” (吴晗)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