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到背面看真相
有人问我,该怎么去读懂人呢?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关心的人行为背后的意思呢?
这其实是一件很系统的工程,要读懂一个人,岂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不过,有一个小小的技巧也许可以试试,那就是:绕到背面去看真相,从眼睛见到的事情相反的方向去理解。
曾经一次,我和自己的分析师说到十字绣,作为男人,他习惯直接去欣赏那幅作品,可对于还算精于女红的我来说,我会将绣品翻转过来,去看看背面的行针。于是我的分析师便笑说:“这和精神分析一样,要到背面去看才行”。
是啊,生活中,很多事情看起来是一回事,但要真的看透其真相,还真的要绕到后面去看。
精神分析可能是最惯常到背面看事情的。曾经国内一位很著名的精神分析治疗师说过一句“一切都是反向形成”。虽是一句笑谈,但真的是说透了人世间的形物。
所谓“反向形成”,是一个精神分析术语,是自我防御机制中的一种,指意识层面采取某种与潜意识欲望完全相反的看法和行动。是指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因为那些冲动或欲望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
生活中曾见到一个人,他要求自己在人前处处表现得正确,尤其是在道德上,一定要站立在至高点。为了这个要求,他已付出了很沉重的代价,周围的人都已经很烦他了,他自己也想放弃这种模式,可就是没有办法让自己有所改变。跟他深谈下去,才发现,其实,他的内心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多事情都做不好,觉得自己太不够优秀,觉得自己心里有很多对别人充满敌意的想法。因为担心自己的“不优秀”和“敌意”被别人发觉,从而被别人看轻,从而破坏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所以他就要努力的表现出自己很棒的样子。其实呢,他的这种状态搞得周围人恨不得能离他多远就离他多远,因为他一副道德家的样子,让别人都觉得在他的面前只有被贬低的份,谁愿意跟一个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人多呆呀,所以自然就敬而远之了。他内心对自己的解读,最终导致了他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也许,我们不必去想什么“反向形成”,但我们要真正的去理解那件事背后的意义,却要从完全相反的角度去看。
曾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说到我和自己的分析老师斗嘴。因为那几天有课,时间不自由,我想把那一次的个人体验改期,没想到,改期的申请被我的分析老师一口拒绝。我气鼓鼓的坐在他的面前,开始了一溜烟对他的攻击,骂了他个六够,却发现,越骂我们两个人反而都开心起来了。跟朋友说到这件事时,当她听到我把我的分析师形容成一只大耗子,说成一条土狼时,她也感觉到了开心。因为都是心理治疗圈内的,所以我们都清楚当我开口骂我的分析师时,是基于我心中感受到他的安全,我和与他关系的亲密。对于生活在中国这个等级次序严格的文化环境中的人来说,如果不能感受到来自长辈的爱,不能清晰判定与他的关系是安全的时,是很难让自己表达对他的攻击的。同时我也想到了我带领的一个小组,曾有一次,组中一个男性组员因无法体会到一位女性组员的情感,而让这位女组员很冲动的想去打他,小组成员看到这一幕全都笑了起来。当看起来他们是在打架的时候,其实,那是一种很亲密的表达。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家庭,打了一辈子架,可就是不会走到离婚的境地,倒是有些看起来相敬如宾的模范家庭,说离就离了。因为,真相,往往不是看起来的那个样子。
所以,我们常说,那些在生活里常常发脾气的人,实际上是内心害怕的人,他的发脾气其实是在给自己壮胆,他在用发脾气让自己感觉有力量一些。战场上最勇敢的那个人,其实是最怕死的人,是怕死带领他投入忘我的战斗,为的是赢得生存。一个人需要用发脾气、用抗争来感觉自己有力量的话,那恰恰是源于他感觉自己没有力量。所以,当我们遇上一个人跟我们发脾气的时候,如果我们能试着去理解他发脾气背后所害怕的东西,也许,就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他,帮助他,从而也让我们有机会更有效地与他人建立关系。(王雪岩)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