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李亚鹏之恋解析

  • 2015年6月17日
  • 德中心理

 

王菲李亚鹏之恋解析

   ——为什么佛陀救不了爱情

王菲离我们到底有多远?远到她的复出演唱会和歌迷的交流只有三声谢谢。远到她几乎没有任何采访的记录,远到一切关于她的信息都是扑朔迷离的,她是一个如此简单的人,简单到满身都是各种传说。关于她的离婚,只有两个微博,却有着那么多我们的演绎的故事。在一个不爆料就不能活的演艺圈里,她的料是最多的,可是却是最低调的,就好像一张白纸,引诱着多少人往里面添油加醋,浓墨重彩。

王菲又似乎离我们很近,她的离婚为什么牵动了这么多人的心?也许因为她是明星,而明星的意义就在于替我们把不能走尽的路走尽,不敢玩的游戏玩完。他们拥有一些资源,可以把事情做到极致,我们喜爱他们,源于他们是放大了N倍的我们。

玻璃墙:孤独美学

如果让记者列一个最难采访的黑名单,那么王菲可能不是第一名也不会低于第二名。所以你留心一下她的语录,大多是这样的对话:是吗,奥,谢谢。据说有一个台湾著名主持人采访她,整个节目,她的回答没有超过两个字。她有一双漆黑灵动的眼睛,但当她注视你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感觉:似乎她没有注视你——好像你是一堵玻璃墙,你和她永远是两个世界,两个无法彼此兼容的世界。这个世界有两种拒绝,一种拒绝是复杂的拒绝,比如一个明星可以跟你说了一箩筐话,可是一旦你提笔想写的时候,却发现乏善可陈。她是用各种废话来填满空间,让你无法靠近;另一种拒绝是简单的拒绝,就是三个字:不想说。为什么不想说?没有为什么,就是不想说。前者叫婉拒,后者叫硬摔。前者的好处是不伤面子,后者的好处是你的确得到了真实,虽然感觉到面子受伤。

曾有人说王菲是男版张国荣,也许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从孤独中发现了美感。王菲曾说过,孤独可以带来如下好处:1)孤独可以让我清醒2)孤独让我可以享受。最终孤独是为了告诉我:再亲密的关系也有不能沟通的部分,人在本质上是不能沟通的。这些话非常存在主义,很有哲理,只是这些哲理的风险在于,王菲放弃了在关系中寻求连接的可能。在杨澜对王菲夫妻的采访中可以发现,他们两个人很少有一些交心的探讨。当怀孕的时候发现孩子会有缺陷的时候,李亚鹏小心翼翼地问是否要生出来,王菲眼睛一瞪:你什么意思?这还用说?李亚鹏也就什么也不说了。

其实也不能说王菲是不愿意沟通,更多的是她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无论是唱歌还是接受采访,她都会不知所措。

她的爸爸在她的生命中只是一个过客,因为政治运动和移民,很少见到,更多的是和工作狂妈妈一起生活,家里的经常的状况就是一个人在家。她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就在生她的那天晚上,妈妈还在登台演出。你可以了解为什么王菲总会有一种冰冷的气质,对她来说最重要的爱的来源是一个不太会照顾自己,也必然无法照顾孩子的妈妈。孤独对王菲来说是一种必修课。她必须学会的一点就是不再需要别人,学会放弃依恋。我们一生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寻求一种拥抱。在这个问题上,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断寻求别人的拥抱,一种是不断拥抱自己。事实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绝对的一种,而我们都在两者之间徘徊。

纠结:无法放弃的战斗

王菲的处世哲学一言以蔽之:爱谁谁。在采访中,她提到,自己很纠结,她从小到大的一个主题就是:我是对还是错。她的家教严格到放学晚一分钟回家都不可以,严格到小升初只是因为多了几个监考老师让王菲居然发挥失常,没有考上本来十拿九稳就可以考上的好学校。

所以唱歌是一个唯一让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的时空。其他时间,她必须生活在妈妈对她的强迫性的要求之下。与此同时,有意思的是,尽管妈妈对她如此控制,可是在反对她唱歌方面,却又总是镇压不力,她可以在高中时代就去云南录制唱片,可以顺利地到香港让爸爸帮助自己发展音乐事业。我们可以认为,王菲是一个半驯熟的孩子,一方面她备受妈妈的压抑,另一方面她也有力量反抗妈妈,换句话说,她一直生活在和妈妈的战斗中。所以在日后她养孩子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困惑,一方面她会觉得自己母爱不够,需要上上百次的课程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另一方面她又厌倦对自己的“严苛”的要求。事实上,无论在音乐还是在感情方面,她都生活在一种难以调和的自我矛盾之中,一方面她非常认同这个世界的种种规则,另一方面她又非常厌倦乃至厌恶这些规则。她试图从妈妈的控制中挣脱出来,并时刻都保持着自己的个性,绝对不屈从于任何人的控制,所以你能看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攻击性,在她的最初的两端著名的爱情中,你可以看到她所爱的男人都是她的影子:不爱说话,对这个世界保持一种敌意和愤怒。这些男人比她更能表达愤怒,窦唯可以烧汽车,谢霆锋可以玩极限,砸吉他,这些都曾是吸引她的部分,因为她过去对妈妈是什么都说不出来,什么都做不出来的。但这种极致也会让她饱受伤害,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方式是一种解构的态度——除了愤怒和表达以外,他们不知道如何拥有。

于是李亚鹏就应运而生了。他是一个很“建构”的男人,他可以传统到让妈妈和侄女和他生活在一起,可以成立嫣然基金会,可以弃演从商。他可以包容甚至忍耐别人对他的称谓的改变:有请王菲的丈夫出场……甚至在吵架的时候,他也会听着王菲的歌对自己说,她的歌这么美,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事实上,他是王菲对面世界的那种人。在采访中,他一直在努力抹各种稀泥,维持各种形象,照顾到各方的利益,换句话说,他是一个很有烟火气的男人。王菲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个“俗”男人呢?因为这样的男人会有生活的家常的温暖。这也许是冰清玉洁的王菲小时候最缺少的。一个可以因为吃剩菜剩饭而感觉到家庭的温暖的男人,一个可以让自己有冲动买各种锅碗瓢盆想要做家庭主妇的家,一种充满了喧闹和小摩擦的市井的生活。这些都是冰美人所隔绝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有两种东西,一种是妈妈的温暖和抱持,比如嘘寒问暖、有了牢骚和心事可以倾吐,和妈妈一起谈论女人的事情……一种是爸爸的趣味和指导,比如和爸爸一起玩耍的快乐,在遇到麻烦时候爸爸的开导和支持乃至保护。这些李亚鹏都在给予王菲,比如带大女儿去上四中,他可以像寻常家长那样在校门口等四个小时,求见校长。在王菲的世界里,他就像一个普通家庭的爸爸和妈妈一样。所以在他的视野里,王菲是家里的“三姐”——比他的女儿还小。即使在杨澜的采访中,王菲更多的是看李亚鹏,就像一个女儿看着爸爸一样。

只是,李亚鹏的妻子去哪里了?如果她只是李亚鹏的女儿的话?我是说,这个男人不得不隐忍、牺牲之后,他的需要王菲有满足吗?恐怕很难。王菲依然像一个蝙蝠,她不完全属于李亚鹏的世界,也不完全属于张国荣的世界,她属于纠结。

皈依与逃遁:硬币的两面

当一个人陷入无法自拔的自我矛盾之中的时候,一个比较常见的出口就是皈依。皈依的一种好处就是让我们寻找到某种类似于子宫的空间,它可以给我们很多确定性的东西,这种确定性就会让我们婴儿式的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比如王菲学会了自我分析,学会了自我观照,这样似乎让她不会沉浸在强烈的焦虑和不同的需要的张力之中。佛教就像是一个武器或者是一个父兄,可以给她人生一盏明灯,在她最黑暗的时刻。

只是,皈依与逃遁之间的界限是很难区分的。比如说,王菲试图用简单的方式处理一切矛盾,试图用快刀斩乱麻,试图否认周围人的存在来只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不去理解周围的世界,也试图不再寻求别人对自己的理解,这到底是一种儿童心态还是一种历经了沧桑以后的返璞归真?这很难说。很多佛家的语录会给人的误解就在于此。你到底是试图用佛的方式作为你面对世界的武器还是一声领悟的叹息?王菲似乎是前者,某程度上,她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她的童年,一直试图闭着眼睛看这个世界。

她是这样一个儿童,虽然冰冷,但却很可爱;虽然很骄傲,但却很惹人怜惜。于是她总是能够得到周围人的垂怜和帮助,她歌路坦荡,情路上也不缺人爱,只是现在她的痛苦在于,她还需要继续做一个儿童下去吗?某程度上,她一生都在寻找着父母。她的爸爸当年也是大家族出身,在内战时,和原来的家族决裂,留在大陆,后来又在文革后匆匆离开大陆,去了香港,她的妈妈也是一个生活在舞台之上的人,也许让王菲一直像无脚鸟一样飞的是这样的充满了丧失世界,她一直努力挣脱的,也是她努力寻找的,那份可以栖息的归属的根。(卢悦)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