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性认同的三个经典表述
投射性认同是客体关系理论中基础的不能再基础,重要的不能再重要的概念。
不过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经常发生着演变,笔者找到了以下三种比较经典的表述,试译一下供参考。
1、先看原始出处,克莱因的表述:
对于部分自体的憎恨现在导向了母亲。这导致了一种特殊的认同,藉由此建立了欺凌性的客体关系之原型。我建议把这些过程称之为“投射性认同”(克莱因:对于某些分裂机制的评注)。
从这种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克莱因所谓的投射性认同,基本上还是一个精神内的过程,而与人际间尚无瓜葛。克莱因的弟子比昂把投射性认同的概念拓展到人际间,并发明了一对术语“容器”和“容纳物”来阐述。可惜我看了比昂的原文,他似乎没有给出自己关于投射性认同的定义。
2、再看克莱因的女弟子西格尔的表述:
在投射性认同中,部分的自体及客体关系被分裂掉,并投射入外部客体,藉由此可以占有、控制和认同被投射的部分。投射性认同有多重的目标:它可以是指向理想客体以避免分离,或是指向坏客体以掌控危险。自体的很多部分都可以被投射,有着不同的目标:自体中坏的部分可以被投射,以便摆脱它们,或是对客体进行攻击或破坏,自体中好的部分可以被投射以避免分离,或是使之免于内在之坏物的危害,或是通过一种原始的投射认同改善外部客体。(西格尔:梅兰妮克莱因著作导读)
从西格尔的表述中我们看出,投射性认同已经是不全是一个个体精神内的防御过程。而且,自体中不光是令人憎恶的,坏的部分可以被投射,好的部分也可以被投射。
3、最后看看当代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师托马斯·奥格登的表述:
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心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防御,一种交流的手段,一种原始形式的客体关系,也是一种心理改变的途径。作为一种防御,投射性认同被用来创造这样一种感觉:远离了自体中不想要的(通常是令人害怕的)方面;作为一种交流手段,投射性认同是一种过程:在另外的一个人中引起了与自己一致的感受,这使得自己被理解,或是与对方心灵相通。作为一种客体关系,投射性认同建构了一种与一个部分的分离客体相联系并发生关系的途径。最后,作为一种心理改变的途径,投射性认同使得某人为之所困扰的感觉,可以为他人所消化,并以改变了的形式重新内化。投射性认同的每一种功能都产生于婴儿早期试图感知、组织、掌控其内在和外在的体验并与环境相交流的背景中。
奥格登对于投射性认同的表述已经是“大全”式的了。甚至已经受了科学心理学中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的影响。在表述上已经不仅仅限制在客体关系早期理论家强调的无意识幻想,而是试图引入更广阔的视域。在这里,已经没有什么交流不是“投射性认同”了。投射性认同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无意识幻想过程或一种初级的防御机制,而是关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正常或是病理,精神内部的还是人际间的。(张松)
Copyright © 2008-2024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