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强化不等于冷漠

  • 2015年6月11日
  • 德中心理

不强化不等于冷漠

——德中心理 马春娇

每个人都是渴望被关注的,这种渴望与生俱来,就像一声呐喊从潜意识里发出,虽然在形式和程度上有所差别。

一个健康的人,会通过直接的,社会认可的,或者虽间接,但破坏性较小,在掌控下,不会造成伤害的方式赢得关注,表达需求。

而在早期由于种种原因,压抑自己,不能通过合理表达,获得关注的个体。会在环境中,逐渐学会通过间接的,或者破坏性,甚至毁灭性的方式来赢得关注。

哭闹、暴力、冷漠、自伤……都是在表达着自己内心的需要,努力用委婉的方式呼唤关注。当一个人实在无力用心理的方式赢得关注时,会转化成生理的信号,比如说生病,有很多和心理相关的疾病,它在用疾病的方式来告诉对方:“我需要关注,需要关心。”一旦没有引起对方的重视,或者没有引起自己的意识,疾病便会默默发展下去。如果得到了好处,受到了关注,而这个过程没有被意识到,没有更健康的方式引起关注,疾病可能会维持在慢性的程度。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哭闹没人理后,可能会去搞破坏,或者转而伤害自己,直到得到他内心所需的关注为止。

有时候我们会为了矫正一个人的非理性行为,采用忽视的方法,让他的行为成为无用功。单纯用这样的方法可能造成两个结果,一是对方意识到这样没有用,继续压抑,不再表达了;二是对方的行为愈演愈烈,登峰造极。

单纯的忽视,并没有满足对方内心的需求,反而造成了冷漠的假象,加重了伤害。

在忽视行为的同时,一定要从根本上满足人对关注的需求,去关怀人本身。在人本身受到关怀后,内心的需要被满足,和缓下来,这时候再去帮助他认识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