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来疗愈我们的天使

  • 2015年4月13日
  • 德中心理

  

孩子是来疗愈我们的天使

孩子其实是天使,是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内心的伤口的,而教育,说穿了,也就是一件闭上嘴,抬起脚,把你希望孩子拥有的人生演示给他看的事情,因为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模仿秀选手。

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书作家,深受人们欢迎,很多人因为阅读德芬的书,解开心灵的困境,变得更快乐、更积极。可谁知道,头顶多重光环的她也曾成功却不快乐,她也是带着父母给的心灵伤害,疗愈自己,一步步活得快乐而成功。

她曾成功却不快乐

作为华语世界身心疗养师的张德芬,博客封底很长时间是一个哭泣的小孩。众人皆不解,她不快乐吗?疗愈大家内心伤痛的她,缘何如此?

是的,那时的她不快乐。她心里有个还没有完全被疗愈的内在小孩,有时还是会悲伤地躲在角落哭泣。

而这些眼泪,要追溯到她读中学的时候。那时候的她读书成绩第一,演讲第一,作文第一,朗诵和文艺等每一方面也不落人后,却因为太过骄纵,被班里的男孩子欺负。那群少年狂欢似的嘲笑她,辱骂她,还把她的东西拿去丢掉。骄傲的她,从不曾受过这样大的委屈,哭着奔回家,想要的无非是爸妈的一个拥抱,一句宽慰。可不曾想,父母只是第二天冲到学校,叉着腰要那些欺负女儿的男生都站出来,好好地教训了他们一顿。当多年后回忆起这一刻的时候,张德芬能想起的只有父母得意的样子和嘲笑自己的表情。他们喋喋不休地向小女孩诉述如何为她报仇,还笑那个敏感脆弱的小女孩,在学校惹了事,还要爸妈出面才能摆平。

张德芬说,和无数人一样,在对她期望很高的父母前,她的人生的第一个学习也是否定自己内在的情绪和感受,认为它们不重要,而外在条件上的卓越才是重要的。父母要的只是她光鲜亮丽的成绩,却不曾理会,她那被“第一”掩盖的负面情绪。

“第一”,张德芬拥有太多了,十五六岁时,参加台湾全区的一个作文比赛,作为年龄最小的参赛者之一,获得了第一名。高中就读于台北第一市立女子高中,任校刊主编,毕业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台湾大学录取,爸爸非常得意,她也很开心。她台湾名校毕业,曾经的台视女主播,美国加州大学MBAIBM亚太地区行销经理……

可拥有这么多“第一”的她,活得如何?她不快乐,她抑郁,每天每天,她没有勇气,起床,说服自己开始新一天的生活,很不快乐。

所有的光环,都是父母想要的,不是她想要的人生。当明白这些以后,她果断和她不快乐的原因说再见,她离婚,放弃所有的一切,去美国读书,去寻找快乐。当所有外在的世界,都被她挑剔过一遍后,她再也没办法将不快乐归因于外部,只得向内寻找快乐和满足的感觉,去修补那些因为父母不接纳,所遗留的负面情绪。

走上灵修的道途的张德芬,也与母亲展开最终的一次斗争。40岁那年,张德芬刚开始探索灵性的世界,一次回台湾探望爸妈。她坐在床上看灵性修为的书,母亲走过来,严厉地说:“好啊!你现在在看这种书啊?”张德芬气结,颤抖着声音回答,“我已经40岁了,我看什么书你还要管吗?”(张德芬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视其他所有的宗教为魔鬼撒旦。)已为人母,事业相当成功的她,又一次被母亲关在门外,得不到她的支持和接纳。

全心接纳有这么重要吗?从小在父母这种不接纳,斥责气氛长大下的我们,潜意识里,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而这个“不够好”和“不配得”的情结,就是造成我们大半辈子无法真正快乐。

在一次返台的飞机上,想到与母亲的关系,张德芬潸然泪下,旁边的女儿问她:“妈妈你哭什么。”她说:“我希望我妈妈能够完全接受我,不要有条件的爱我。”然后告诉女儿,“妈妈永远都无条件的爱你,无论你做了什么,变成什么,我对你的爱都不会改变,而且都会显露在外。”

给孩子全心的接纳

在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将来你做母亲以后,要记得,给孩子无限的情绪上的支持和认同。”张德芬觉得这样的爱,自己没有得到,孩子一定会接受到。她不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做对比,她不会对孩子说:“隔壁的薇薇比你聪明,你看你班上的王大头,每次都考一百分。”七大姑八大姨的女儿,拿了什么竞赛第一名,她也不会再孩子面前念叨。她不会,她只会在孩子伤心,难过的时候,把孩子搂在怀里,给他们爱的安慰。

儿子升上高年级后,第一次拿回家的成绩单上,全是CD(国际学校的评分法,最差的两级),连孩子自己都觉得考得太差,掉眼泪,可张德芬不曾生气埋怨。儿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骂粗口并且踢对方的私处,张德芬的第一反应也还是,把他搂在怀里,关爱地说:“哦,宝贝,你一定好伤心哦?”还写信给老师,希望老师不要太责怪。

这样全心接纳孩子的情绪,没问题吗?孩子会不会不吸取教训,越来越坏?不会,张德芬用她养育孩子的经验告诉我们,孩子当然是需要教育的,他们需要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但是我们管教时的态度,会对我们管教的品质有很大影响,犯了错的孩子,如果能得到父母的抚慰,安静下来,更能听到父母的劝解;处罚孩子的父母,如果能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更能针对性地给孩子建议。

不仅如此,在张德芬看来,行为有偏差的孩子,问题永远是在父母和整个家庭的氛围上。很多父母是把孩子视为自己所拥有的财产,在孩子身上寻找自我感。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的隐藏要求是:我要靠你为我挣面子,这样我才知道我是谁。你最好别让我失望,因为我生你养你,你不能对不起我。

孩子天生就是最敏感的小雷达,父母表面上再怎么说、怎么做,都不如他们在能量层面、心理层面感受到的东西来得有说服力。如果孩子觉得父母把他们当做增加父母自己价值感的工具,而在心灵的层面没有跟父母有所沟通和联结的话,到了青少年期,很自然的行为反应就是:叛逆。你愈要我怎么样,我就是不怎么样。

父母和孩子如果永远站在敌对的两岸,孩子会觉得和父母是疏离的,有苦也无处申诉,有时甚至父母就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痛苦的来源。所以父母可以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做个与孩子站在同一条阵线上的母亲,全心接纳孩子,给孩子无限的支持和认同。

天使疗愈你的伤口

在外出演讲时,张德芬常常会遇见忧心忡忡的父母,“我孩子的问题很多怎么办?”“我怎样才能让孩子不受我们过去的伤害,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我们看到的孩子身上种种问题,可张德芬看到的,确是父母自己身上的问题。当我们苛责孩子很贪玩,不努力用功时。是什么触动了我们的模式和伤口?我们是否因为恐惧自己的前途,担心自己不够用功,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希望孩子要够努力,成绩要够好;或者苦于生活的我们,无法解脱,可内在的小孩也很渴望自在玩耍,你将自己的嫉妒,发泄于孩子身上。

孩子其实是天使,是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内心的伤口的,而教育,说穿了,也就是一件闭上嘴,抬起脚,把你希望孩子拥有的人生演示给他看的事情,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模仿秀选手。

只是告诉他,妈妈觉得你没有尽全力。我只要求你做到三件事:要快乐、要健康、要负责任。你觉得你对你的学业和功课负责了吗?他自己承认说没有。现在他上课就比较专心,功课也认真做了。(张德芬)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